哇,得獎了,我們得獎了....


2025 年( 第 36 屆 )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演奏獎得主是...

 

是的,鋼琴家陳必先於 2024 年 1 月發行的《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 --- 以時間入味的, 傳奇》黑膠唱片已在今年( 2025 年 ) 8 月 23 日贏得傳統藝術金曲獎的"最佳演奏獎",哈,恭喜陳老師,她真的好認真好努力,大大恭喜。


其實我們入圍了四項大獎...

 

我記得很清楚,7 月 2 日下午我接連收到兩位錄音師傳來的恭喜訊息,就在我滿頭霧水之際,另一位友人很明確地通知我,我們《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 --- 以時間入味的, 傳奇》專輯共入圍四項傳藝金曲獎,分別是 ---




◆ 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瑩聲國際有限公司。

◆ 最佳演奏獎:陳必先。

◆ 最佳錄音獎:徐育聖。

◆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黃裕昌、陳雨亭。

 

哇,我還是等網路新聞報導了才高興地打電話將這個訊息告訴遠在德國的陳老師,老師很高興,不過她還是冷靜地要我解釋...這到底是個什麼獎,然後說她正在練琴,接著 要繼續練琴...,嗯,這就是音樂家的生活日常,幾十年如一日呢!


More 為什麼我們會想到要報名傳藝金曲獎?

 

冤枉啊,大人...,儘管南方之前曾主導多張音樂專輯製作,但我始終以音響業者自居,從未想去想報傳藝金曲什麼的,這回是錄音師徐育聖先生有相當自信,他想以這張專輯來 搏一個肯定,要我們同意讓他去報名,所以我們就交出相關資料由他去處理,然後徐董就把我們符合報名的獎項都給它報了下去,我知道他報了幾項,但我真不知他報了哪幾項,當四項入圍的消息傳來,我去電向他確認...我們到底報了哪幾項,得到的答案是...就這四項啊( 所以我們是全都入圍了,灑花...),哈,真是無心插柳的喔!


真正最大的功臣是...

 

坦白說,在我看來...陳老師這張專輯能締造四項入圍,並勇奪最佳演奏獎,最大的功臣是...瑩聲國際公司的前任董事長曹永坤先生( 1929 - 2006 );1950 年出生的陳必先在 1960 年遠赴德國習藝,在這之前,曹先生是她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曹先生曾在他家指著一張相片,那是一位先生牽著腳踏車,腳踏車後座坐了一位小女生,曹先生告訴我...那是出國前的陳必先( 天知道,我和陳老師的緣分竟是這樣來的 )。我是因為經營曹先生代理的 PMC 揚聲器才認識他的,那時為了研究西敏寺這個品牌的黑膠唱片我和曹先生開始有了私交,2019 年我就是以幾張和曹先生的合影取信陳必先老師的( 不然呢?就突然跑出來一個人說要幫你錄音,被認為是詐騙很正常吧...),和老師第一次見面前幾分鐘的話題也是圍著曹先生繞,所以老師的專輯這次能入圍及得獎,曹永坤先生才是故事真正的源頭,理應居首功...。



這絕對是樂迷的勝利...

 

任一張唱片的製作與發行都不容易,咱就先跳過這些辛酸苦楚( 特別是鋼琴家陳必先對此專輯的投入,絕對比您想像的多更多...),直接面對事件的核心 --- 我們在製作這套專輯時到底面臨了哪些問題,還有,最後是如何克服的...。

 

首先,預算,經費,也就是金錢,絕對是製作音樂專輯第一個考量要素,由於先前有為高雄音響展製作過多張專輯的經驗,對預算的規畫及掌控我算有相當經驗, 不過由於這次的目標過於遠大( 天啊,是鋼琴家陳必先啊,還要錄貝多芬全部多達 32 首的鋼琴奏鳴曲...),我只好找友人們共襄盛舉,幸好大家以兩天的時間很快達成共識,一下子便湊到基本目標水準之款項,坦白說,這個錄音計畫並未申請任何公資源的補助,集資的費用實不足以讓計畫持續進行,但我們第一批唱片推出( 《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第一冊及第二冊,每冊各三張 CD,發行量各 1,000 套 )僅以兩週的時間便全部完售,讓我們大部分資金得以回流,然後才有第三冊與這套黑膠的故事,所以買唱片的樂迷也是以實際行動給我們支持 ,因此我才會說這次得獎真是樂迷們的大勝利。



上圖拍攝於傳藝金曲獎現場( 老師因為要擔任布梭尼國際音樂大賽評審,無法返台共襄盛舉,我們只好委由專輯執行製作鋼琴家邱歆茹老師代為出席 ),由左而右分別是專輯製作人陳雨亭( 首都音響 )、黃裕昌( 南方音響 )、專輯發行人施孝棣( 瑩聲音響 )、執行製作邱歆茹,以及代表錄音師徐育聖出席的後製錄音師王秉皇。


其實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

 

由於當初我是以打勾勾的方式和陳必先老師完成錄音協議的( 真的是打手勾勾喔 ),所以要成就這些錄音,儘管有了錢,場館的取得才是錄音計畫真正的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我希望租下聲學條件優異,有性能良好之鋼琴的廳堂供老師進行錄音,而且租期每次需要三天...。此外,由於大多數出錢的友人都是高雄人,因此我更希望能使用高雄的場館來完成錄音( 這樣比較有意義吧...);正巧 2020 年上半年有位高雄市議員請我幫一個小忙,我也順勢請他為我安排和高雄文化中心管理當局聯絡,希望能和主事者見上一面,看能不能租借文化中心至德堂來錄音( 畢竟陳老師 2019 年第一張貝多芬專輯就是在那兒錄的,老師對該場館是滿意的...),於是我很快和當時文化中心管理處的吳處長見了面,她看到我們之前的出版品直呼意外,這些專輯的完成度遠超出她想像,於是吳處長反過來和我提合作,她給了我一張可連續使用至德堂錄音三年的公文( 但得逐年提出申請,並須在出版品上註明錄音地點,另外陳老師須為其錄製一段影片來宣揚這座音樂廳 ),2020 年年底我們第一次使用這項權利在至德堂錄音,2021 年因疫情嚴峻,錄音被迫暫停,但 2022 年 6 月我再向文化中心管理處申請時,新的處長以場館仍受疫情管制為由拒絕了我們預計 12 月錄音的請求,當我提醒她我有文化局的公文時處長亦不為所動,不過老師當時的經紀公司已公佈老師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及衛武營音樂廳的演出日期,我們錄音進度肯定得配合老師的演出, 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尋覓新的錄音場館( 唉,只能說我真不擅長和公部門打交道,或我沒有什麼後臺可以幫忙...),不久文化中心管理處正式收回我們的公文,幸好此時屏東演藝廳對我們伸出援手,讓我們以專案租借方式使用其音樂廳,我真要說屏東演藝廳管理當局真對陳老師尊重無比,除願意預先讓我們挑琴,在使用時段上亦全力配合,這真要大大地謝謝他們,有人說...當你在做一件對的事情的時候,全部的人都會卯起來幫你,我現在信了..., 總之現在的狀況是...高雄...再見!



專輯需要用到錢的部分相當繁雜,一般而言從音樂家酬勞、部分演出曲目的版權費,到場館租金、錄音師、鋼琴調音師、美編、攝影、執行製作、母帶後期製作、印刷、包裝、運送,還有整個錄音過程的住宿吃喝交通雜資等,如果都要做到最好,那個錢還真不少...。由於這是個樂迷集資來成就的錄音專案,所有合作夥伴也都是陳老師的樂迷,於是這個別人最難走出的第一步 --- 金錢  --- 對我們來說卻反而最容易,大家早有足夠的默契,只要一通電話或一個眼神,所有事物就這麼搞定,真的,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啊!



陳老師的得獎致詞...

 

在確定老師無法返台後,基於對音樂的尊重,我和雨亭一致認為最佳演奏獎理應由音樂家代為領獎,所以便央求陳老師最信任的音樂家 --- 本專輯執行製作邱歆茹老師代為領獎( 請見上圖 ),為了這次的活動,邱老師可是和陳老師足足聊了近一小時才整理出得獎感言,然後還真的得到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當頒獎人唸出...得獎的是...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陳必先時,只見邱老師落落大方的上台發表致詞,她代表陳老師 自信地說:

「我九歲離開台灣到德國去學習音樂,我清楚地記得出國的那天是 1960 年的 8 23 ( 傳藝金曲獎頒獎日期為 2025 8 23 日,好巧 ),剛好就是 65 年前的今天。

 我最要感謝的是台灣對我的好,每次回來演奏觀眾都是那麼樣的專心聆聽,給我很多加油和愛,這是最大的禮物 ,讓我感覺自己是真的回到家了。我很感謝有這個機會錄製貝多芬的全部鋼琴奏鳴曲,我和貝多芬一樣生肖都是屬虎的,老虎是獨居的動物,天性是孤獨的,不過孤獨是一種真,讓我們真實的面對自己,像我在台上演奏也是一個人,但只要有了音樂我就不孤單。

在演奏貝多芬時我發現他音樂裡面包含了人生中的一切,而且幸福是從苦難中解脫出來的,承受的苦難越大感受到的幸福也越多,謝謝評審的肯定,謝謝你們喜歡我的演奏,我會繼續加油,謝謝大家。」


噓,偷偷告訴大家一下 ---

在傳藝金曲獎將最佳演奏獎頒發給陳老師後,不久節目迎來一個 3 分 30 秒的廣告時間,這時來賓可以短暫自由活動,我利用這個空檔打電話給人在德國的陳老師,當我興奮地恭喜老師她得了大獎,電話那頭的陳老師反應相當...陳老師,她只回說:「真的嗎?很棒啊,我正在練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您也跟老師相處過,老師的反應真的很陳必先..., 凡事音樂優先就對了。



上圖拍攝於...走傳藝金曲紅毯前,發行人施孝棣先生現在還身兼 TAA ( 台灣音響發展協會 )的理事長,西裝已是他的標配...,此時一切都很好玩很新鮮...。


陳老師的傳奇還在繼續...

 

噓,再偷偷告訴大家一下 ---

目前我們手邊還有老師 2024 年及 2025 年在屏東演藝廳的錄音正剪輯中( 曲目有舒曼、德布西、巴哈、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 ),這些錄音預計 2025 年年底前完成剪輯、混音與後製( 部分錄音以 Atmos 同步錄製 ),2026 年下半年會有若干張 CD 與兩張黑膠同時發行,屆時再請大家多多支持...。

 

說來還真不好意思,這套錄音是我央求瑩聲國際的施孝棣擔任發行人及發行公司的,施先生和我及陳雨亭先生都是音響業者,我們真不是音樂圈人士 ,在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結束後,我們原先的生活方式都還是會繼續( 就施董繼續跑他的業務,我則在南方沖咖啡聽黑膠等客人,年輕的雨亭最拚,繼續接他的工程案 ),不過我們事先就說好了,如果有得獎,那個獎金要入注我們的錄音基金中( 這樣比較符合我們的初心 ),可惜我們這次沒有獲獎...,不過入圍就是肯定,陳老師的傳奇一定得繼續...。



上圖拍攝於 2025 年 4 月 4 日中午,那天是我們錄音的第一天,我約莫在 11 點 30 分將老師送達屏東演藝廳,老師先到舞台右方臨時工作區和兩位錄音師溝通,確定錄音方式與進度後,她自信地由休息室走進舞台,很高興我們的攝影師王俊凱先生有為我留下這張相片,真棒。


最後的致謝...

 

雖然我和雨亭入圍的"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摃龜了,但主辦單位事先有告知我們得準備 90 秒致謝詞,準備都準備了,我就把這 90 秒的致謝詞放在文末,當作給自己的鼓勵 ---

 

「謝謝各位,我是專輯製作人黃裕昌,首先我要說,這張唱片之所以會得獎,這絕對是鋼琴家陳必先老師的勝利,她真的一直好認真好努力。其次,這更是所有樂迷們的勝利,因為這張唱片是由一小群高雄樂迷相互集資,然後由一大群樂迷努力認真將唱片全部買回家,於是陳必先的傳奇得以繼續。

 

樂迷是一種身份,但這種身分不能當飯吃,我們都得找一個工作才行,所以我和雨亭,還有負責發行的施孝棣先生,我們選擇了一個可以合法每天聽音樂的工作,那便是賣音響,我們都是家用音響業者。2021 年陳老師為高雄音響展錄製的第一張專輯發行量為 10,200 張,這些唱片現在都已經絕版,或許這是對我們音響業者最大的肯定與恭維。

 

在此我們要謝謝張雅晴老師、余曉怡老師,饒瑞舜老師等先前傳藝金曲獎得主給我們的鼓勵,還有所有參與陳必先的貝多芬計畫的樂迷,以及高雄市電器公會、明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可成教育基金會、高雄廣播電台、屏東演藝廳給予的協助,當然還有謝謝評審,謝謝團隊的每個人,最後,謝謝陳必先老師,讓我們一起讓傳奇繼續,謝謝。」



本文完成於 2025 年 8 月 28 日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回談音論樂

聽南方的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