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NET 唱頭放大器 PAM G2,頻寬 40 - 30,000 Hz( +/- 0.2 dB ),輸出增益四段( 38 - 68 dB),輸入阻抗匹配 100 - 47 kΩ 可調,輸出阻抗 24 Ω,輸入一組( RCA ),輸出 RCA / XLR 各一組,德國製,9 公斤重,長 43.0 * 高 7.0 * 深 31.0 ( 公分 ),定價 280,000 元。


新的私房美好...

 

先說,AudioNET 新款唱頭放大器 PAM G2 早於去年( 2011 年 ) 3 月便入駐南方,那時還讓我兵荒馬亂了好一陣子【註】,雖然這些日子南方曾交若干部給客戶使用,但先前我始終缺乏銷售熱誠,其高達二十八萬的定價讓我迷惑 ---- 到底要用多少錢的唱盤唱頭之類比用家才會需要一款這麼貴的唱頭放大器...( 實不相瞞,由於歐元滙率改變,PAM G2 甫入南方的價格是 330,000 元,代理商如今已隨匯率調低定價,這點值得肯定.... ); 不過最近由於南方主人家中自用的唱頭放大器升級為 PAM G2,感動之餘,特為文分享之...。


【註】為何 AudioNET PAM G2 入駐會讓南方兵荒馬亂,莫非這機器有問題或很難搞定...?有興趣的類比迷別想歪了,我記得很清楚,PAM G2 是在去年 3 月上旬到南方的,我一接上便發現她比南方原有的 PAM V2 更安靜更好聽( 要知道 PAM V2 已經很安靜很好聽了 ),那時高雄音響展在即,南方這些年都是用自家的 LP 轉成 24 bit / 176.4 kHz 的高階音檔做為大展展房訊源,求好心切下,我一整個禮拜都忙著將大展用到的 LP 片段重新轉檔一次,工程浩大不在話下,哈,大展前自然兵荒亂囉!


新的美好 --- 用看的...

 

「有時,靜默不動,也能感應四周的美好...。」右邊這張相片是在屏東潮州戲曲故事館的一間小展房拍的,展房內陳列著皮影劇偶,幾張板凳,大窗貼滿戲曲人物及背景的圖案,當光線將圖案轉射在窗臺及地板時,整個房間的光影美到令我捨不得離開...,這讓我想起客戶李先生,他說他只要望著真空管,腦海中便不覺有旋律飄出,對多愁善感他而言,真空管和音樂是連在一塊的...,我沒那個浪漫的福份,我只知道 AudioNET 的新機外觀比例愈抓愈簡潔,插電後聲音也愈來愈好聽,但我實在不懂「用看的」欣賞 PAM G2 線路之美,於是我找來從事音響線路開發的 L 君及專門維修高階器材的 C 君來為我破盤 --- 來,PAM G2 之美好,用看的先!


V 與 G 的不同...

 

如果您想瞭解 AudioNET 的產品演進史,您一定要明白其產品名稱後方英文字母 V( Versiom 版本 )及 G ( Gerenation 世代 )意義之不同...。

 

如本文主角 PAM G2 是德國音響品牌 AudioNET 最新款( 事實上也是現今唯一一款 )類比唱頭放大器,該機於 2011 年上半年推出...,南方經營 AudioNET 唱頭放大器一路從 PAM,到 PAM V2,再到這款 PAM G2,依 AudioNET 的慣例,產品推出後若干年,有能力只做小幅修改而得到更好聲音時,他們便會推出同款的 Version 2 型式,簡稱為 V2;但若因技術突破,是完全重新設計的新型號,就會以 Generation 2 或 Generation 3 來稱呼,簡稱 G2 或 G3...,像之前 PAM 小改款,即成為 PAM V2,而這回是全新世代的新型號,故名曰 PAM G2,那是最明顯的例子...。

 

怎樣,看懂 AudioNET 的命名哲學了吧!...,...,咦!好像有人在碎碎唸...,放心,AudioNET 他家器材非得極度成熟才會推出,無論 V2 或 G2 幾乎都得千呼萬喚始出來,不會沒事每半年改一次版的啦!


原來簡潔也是哲學...

 

AudioNET 新款 PAM G2 沿續原廠一貫簡潔風格,和前一代 PAM V2 相較,面板上輸出 Gain 的旋鈕被移到機背,因此 PAM G2 的外貌簡潔到令人讚嘆...,面板上僅留有兩個按鍵,左側是電源的按鍵,右側則是輸入選擇( 是的,和先前 PAM 及 PAM V2 不同處 --- PAM G2 可以同時接受兩組唱頭訊號之輸入,並可各自調整輸入阻抗及輸出的 Gain ),面板中央有輸入選擇的顯示( Input 1 及 Input 2 ),南方及我家中的 PAM G2 皆只插上一組輸入模組,因此該顯示燈號將被固定在「Input 1」。 


那個「電源狂魔」幻想的實現 !!?

 

來,下圖是 PAM G2 的內裝照...,我永遠記得專門為外國廠商開發線路的 L 君望著 PAM G2 線路的神情 ---他先是驚訝發呆,再是搖頭再搖頭,然後點頭再點頭,屈指神算許久,最後嘆了一口大氣,對著我微笑,他說:「天啊!這部唱頭放大器...好兇,她一定很甜很安靜...,這根本是電源狂魔最夢幻的作品...。」坦白說,我有聽沒有懂,於是 L 君為我破盤如下( 白色字體為他自言自語的碎碎唸...)


嗯!照片左下方,也就是靠近面板的左前方,AudioNET 為 PAM G2 訂了一顆不小的環型變壓器( 不錯哦!有灌膠防震...),市電在進入變壓器之前,最左方那排垂直元件是電源濾波用的...( 有用心啦!這部份很多人都直接裝一顆小濾波器交差...),嗯...,電通過變壓器後先到中央那四顆 10,000 uF 的 ELNA 濾波電容做第一階段的穩壓( 哇!是要做後級喔!用這麼大...,等一下,AudioNET 有在玩調音喔!你看,他在電容上各貼了黑色圓墊,是要減少電容的震動吧...?有給他發燒..),接著他在變壓器旁,有兩大塊金屬散熱片的元件做第二階段的穩壓( 這個作法是我很喜歡的作法,AudioNET 用這組線路做第二階段穩壓,同時提供更豐沛的電源供應給右方那一大堆的線路和電容...)

來,精彩的來了...,上圖右上方兩片垂直的線路板便是 PAM G2 的 RIAA 線路( 嗯,左右聲道獨立,一聲道一片,哇!這個線路有想法,又是用一堆晶體堆砌出來的線路,和先前的 PAM V2 一樣的想法做法,不過這個 G2 的線路設計更有新意,零件也好上一截,用的都是補品...),中間那兩片水平的板子便是 PAM G2 輸出端的放大線路( 唉!很認真,真的很認真的放大設計...,一樣一聲道一片,全平衡的設計,線路設計很...漂亮,他家的設計功力真的很強 )...,咦?右下方這一大堆濾波電容共可提供六組獨立的穩壓( 哇!AudioNET 真狠,這些電容全都是 ELNA 的絲質電容吔...,這些電容不像一般電容裡面是浸泡過...的紙,它是絲質,所以這麼大顆才 220 uF,這東西很好聽,很少見,也很貴,AudioNET 到那邊弄這麼多來...?),1, 2, 3, 4, 5, 6,沒錯,兩組 Input 1 左右聲道輸入,兩組左右聲道輸出,另兩組是預留 Input 2 的輸入...,我只能說 ---這款 PAM G2 根本是電源狂魔最夢幻的作品...。


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南方是我工作的地方( 也是我最常聽音樂的場所 ),基於對工作的莊嚴態度,在南方聽音樂,那怕是只有我一個人,坦白說,我也會時時注意其音色及音響表現是否合乎要求,唉!真的放不下心來...,只有自己買下器材,在家中「音樂聽」欣賞,我才會寬下心欣賞其中的美與好...,下文,便是我在家中及南方與 AudioNET PAM G2 相處的聆樂報告。

 

補充一下,和 PAM G2 相連接的,南方使用的類比唱盤是英國 Nottingham Hyperspace,唱頭為英國 Wilson Benesch 最高階的 MC 唱頭 Carbon,搭配的前後級擴大器為德國 AudioNET 及 AVM 的產品...;家中「音樂聽」用的類比唱盤是日本 MICRO 氣浮重盤 5000 Mk II,搭配 IKEDA 12 吋唱臂及光悅玫瑰木簽名版唱頭( 白金線圈, Rosewood Signature Platinum),家中的前級也剛換,是 AVM 新款旗艦前級 PA 8 ( 別看我,這台前級我可是從量產前的 18 個月便預約,加上量產後半年,合計存了兩年的錢才將她迎娶回家...,別想的太美好,音響店老闆要帶音響回家也是要付錢的...),對了,家中現役揚聲器是 PMC PB 1i 簽名版,編號是代理商特別留給我的 --- 887 和 888...。


新的美好 --- 用聽的

 

和大多愛樂人一樣,拿到新玩具,總得東玩西弄好知道其實力...,其實 PAM G2 已進南方年餘,我非常清楚其音響特色,為此我特別清出某一個週日的下午及夜晚,在家中「音樂聽」尋求這款唱頭放大器的更多可能...。


那個絕妙的平衡感...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 LP 名盤不少,光我手上便有海飛兹、拉賓、鄭京和、大衛.歐斯拉夫、帕爾曼、克萊默等人的版本,最近買到俄國小提琴家史畢瓦科夫( Vladimir Spivakov, 1944 - )的唱片( EMI ASD 4173, 1981 年錄製 ),驚艷之餘,特別拿來看看 PAM G2 還能帶給我怎樣的新美好...。

 

史畢瓦科夫曾就讀於莫斯科音樂院,是他那代俄國小提琴家中的佼佼者,他琴音端正綿密, 受到歐美等地樂迷喜愛,由於外貌俊秀,嗯,年輕時女粉絲不少...;史畢瓦科夫的錄音多由 RCA 唱片公司發行,因此這張他和指揮家小澤征爾及英國的愛樂管弦樂團為 EMI 錄音似乎鮮為人知。

相對於小澤征爾及愛樂管弦樂團所提供稱職且自制的伴奏,史畢瓦科夫並未如其它俄系小提琴家慣以狂飆炫技的方式演奏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相反地,他以相當理性的態度面對本曲,每個樂句都拉的細緻、端莊,且帶有甜味,而這種在細節處展現音色變化的功夫在我家聽來似乎最是 AudioNET PAM G2 的強項,讓我邊聽還不斷舉頭...思考、品味,原來這首協奏曲竟可被以如此...俊秀的方式演出( 而且居然還很不錯聽 ),但或許小澤和樂團不熟( 據〝Philharmonia Orchestra:Complete Discography 1945 - 1987〞一書記載,小澤征爾和愛樂管弦樂團的錄音只有四張,兩張在 RCA( 曲目為莫札特第 28 號及第 35 號交響曲 /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鋼琴獨奏版...,是的,我沒打錯 ), 1969 年 ),一張在 CBS( 曲目包括哈察都亮的鋼琴協奏曲等, 1971 年 ),再就是本片,EMI 於 1981 年的數位錄音 ),如果兩者能再積極火熱些,這個版本將更令人喜愛,不過小澤仍能讓樂團和小提琴獨奏家有著極美妙的平衡音色,這點 PAM G2 的表現真的讓我滿意地沒話說!


是那個壞人史畢瓦科夫嗎?

 

邊寫邊在網路上查史畢瓦科夫的資料 --- 「小提琴家史畢瓦科夫如今他的指揮家身份已得到世人們肯定,他可是俄國的俄羅斯國家愛樂管弦樂團(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of Russia )的首席指揮...。」咦!我嘴角不禁動了一下,琴音如此優雅的史畢瓦科夫是我腦海深處的那個壞蛋嗎?馬上到南方二樓挖書找答案去...。

 

〝普雷特湼夫組曲〞( 陳效真著, 音樂時代, 2007 )一書第 95 頁提到,俄國鋼琴家兼指揮家普雷特湼夫( Mikhail Pletnev, 1957 -  )考慮到自己在俄國的形象( 南方註:普雷特湼夫自認和俄國官方的關係沒有多好,以至於他一手創立的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始終得不到政府補助...),他無私地希望由深受俄國政府喜愛的小提琴家兼指揮家史畢瓦科夫接任樂團音樂總監的職務,而史畢瓦科夫也答應了此提議,不久便開始接掌樂團( 他曾於 2000 年 10 月率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訪臺 ),但此時史畢瓦科夫在歐洲的人氣已不再,曾和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合作過的唱片公司皆無意為此新組合錄音,加上史畢瓦科夫指揮曲目有限等因素,因此他和樂團有了...爭吵,雙方終於在 2002 年 9 月決裂。隔年( 2003 年 )四月,在當時俄國總統普京的支持下,史畢瓦科夫成立了前述的俄羅斯國家愛樂管弦樂團,並自任音樂總監,他上任後第一件事便是拿著普京給的鈔票用三倍待遇回頭挖角...,始終不富有的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之團員有多達三分之一,合計 32 人經不起銀彈壓力跳槽...,少了這麼多團員,普雷特湼夫只好丟下手邊工作回俄國救樂團,他帶著樂團首席們前進俄國各地音樂院招募新血,經過一陣子磨合集訓後,普雷特湼夫再度率領換血過後的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四處出國...討生活,當時他們亦曾來臺灣,坦白說, 當晚的演出依舊令我驚艷,是俄國音樂教育太強,還是普雷特湼夫太利害,這我就不知道了。

 

好吧!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張史畢瓦科夫擔任獨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之 LP 還真好聽...。


一種將冷音符加熱沸騰的玩法...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不太聽美國 TELARC 唱片公司的 CD 及 LP,自以為愛樂的我怎能去喜愛這個以錄音發燒起家的唱片品牌...( 說來好笑,民國 78 年除夕夜下午,我拿出一學期存下的家教費 18,000 元為自己買了生平第一部 CD 唱盤,唱盤花光我身上所有的錢,所以只好去台北辛亥路經典唱片行「租」CD 片回家聽...,初二阿姨來訪,她大方向拿出 500 元給我,要我去買一張 CD 好過年...,為了討好她,我生平第一張 CD 居然是 TELARC 發行,康澤爾指揮辛辛那堤交響樂團的柴可夫斯基《1812 序曲》...,那晚我全家人含親戚都窩在我的小房間聽人類新科技 --- CD,結果當《1812》結尾前的炮聲響起,全家人閃成一團,因為...,因為炮聲的音壓太大,床頭音響喇叭反射孔內竟噴出一隻小強來,瞧!TELARC 的錄音真不是蓋的...);其實我真忽略了 TELARC 的企圖心,就古典音樂的部份而言,在 1970 年及 1980 年代,只要叫的出名號的指揮和樂團,大多都已被主流唱片公司簽走,TELARC 看似風光,其實旗下〝知名〞音樂家及樂團真的不多...( 好啦!我知道他家有普烈文指揮維也納愛樂、馬捷爾指揮柏林愛樂的錄音,但不多,不是嗎?), 但他們還是發行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名盤,特別是康澤爾和辛辛那堤交響樂團這對黃金拍檔,其富創意且動聽的曲目開發能力,可是領引不少人走入音樂之門呢!


巴哈剋星???

 

巴哈( J.S. Bach, 1685 - 1750 )已經三百多歲了,但他的音樂仍不斷帶給世人新的感動與想像...,有陣子改編巴哈作品蔚為風尚,但其中最令人驚艷的,TELARC 於 1985 年發行所《巴哈剋星( BACHBUSTERS )》絕對名列前茅...。

 

美國...電子音樂家( 不知道這麼稱呼對不對 )唐.多爾塞( Don Dorsey )早在上世紀七零年代便以演奏電子合成樂器展露頭腳,他曾為迪斯尼公司工作,1985 年他以電子琴演奏巴哈的義大利協奏曲等作品,並結成一張名曰《巴哈剋星》之專輯( LP:TELARC DG-10123 )。唱片封底是如此註明的 --- 本專輯 1985 年於美國加州唐.多爾塞的自宅中錄製,錄音過程沒有使用任何麥克風,而是將電子樂器的訊號直入數位錄音器中,保證原汁原味的〝數位聲〞,對了,封底還加了段警語,「播放前請先將音響音量降低,再逐漸加大至適當音量...」,讓我唱針還沒放下便先對本片充滿敬意...。

該怎麼形容 AudioNET PAM G2 在聆唱本片時帶給我的震慽...,一般來說,一部夠好的 CD 唱盤,她在播放這類直來直往,純數位聲彈奏的音樂時,音色先不論,至少在電子琴音開始及結束的當下,其動與靜的力量及迫力絕對是傳統類比唱盤不易企及的( 我想黑膠迷們應能瞭解我的意思 ),但無論我在家中或南方播放這張《巴哈剋星》,AudioNET PAM G2 不知道是施了什麼魔法,唐.多爾塞的電子琴音硬是直接地一塊塊地向我壓來,是以有重量的方式撲來,乾淨且俐落,坦白說,《巴哈剋星》還真顛覆了我的黑膠經驗,嗯,速度,力量,自如的收及放,記憶中前一代的 PAM V2 便顯得略為婉轉...,不過想想,速度、力量之收放完美,不正是再現錄音細節與動態最重要的元素嗎?小至於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大至於馬勒的交響曲、華格納的樂劇等,有了完整的細節和動態的再現能力,音樂自然豐富且感人,而這正是 AudioNET PAM G2 最吸引我的地方,說真的,很不容易呢!


More AudioNET PAM G2

 

下圖是 AudioNET PAM G2 的背板一角,其輸出的 Gain 共有 38、48、58 及 68 dB 四組,我想應可提供絕大多數音響組合足夠的 Gain,而搭配不同唱頭之阻抗匹配亦有多組可調,和之前 AudioNET 的唱頭放大器一樣,如果您唱頭的輸出阻抗較特別,AudioNET 還設計了以外接 RCA 接頭內串電阻的方式來給您的寶貝唱頭一個驚喜( 方式請見手冊,或來電、來店洽詢 ),嗯,德國人凡事講求精確的精神在這款德製唱頭放大器身上可表現地清清楚呢!


後話 --- 那個我現役私房唱頭放大器

 

這些日子我常接到不認識的音響愛好者打電話或親自蒞臨南方洽詢關於數位播放器的種種,但熟識南方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數位知識根本是建立在類比黑膠的基礎上 的( 將 LP 的類比訊號轉成 24 bit 的音檔...),這些年因為主持高雄廣播電臺古典音樂節目的關係,我還真的很認真聽 LP( 我都先將要在節目中播出的 LP 轉成高階音檔,再背著電腦和 North Star Design 的數位播放器到電臺錄音室工作...),也很認真地買 LP,對一個家中放了萬餘張古典 LP,音響室沒有 CD 唱盤的我而言,傾其所有地擁有一款心儀的唱頭放大器其實始終是我的理想...。

 

AudioNET PAM G2 的音色非常細緻,她能盡職地將唱頭之細微訊號完美放大,讓我可以更明白諸多大師音樂藝術之精妙與異同,真的很強喔!。對了,和家中原有的 AudioNET 電源供應器 EPS 相連接後,其背景音色更暗更沈,是那種會讓人立即解除煩躁警戒,馬上進入美好類比樂音的好器材...;好啦!我知道有人想提醒我,AudioNET 其實有為 PAM G2 開發一款新的電源供應器 EPC,和 EPS 相較,她多了一個顯示面板,可透過遙控器進行輸入、Gain 及阻捷之切換,有兩組唱臂的朋友可以考慮...。


回南方首頁 南方的音響 動與力 --- 擴大機 回 AudioNET 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