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國 PMC fact 系列 fenestria 落地型揚聲器, 三音路雙音箱( 中高音採窩巢模組設計 )/ 頻率響應23 Hz ~ 25,000 Hz / 靈敏度:86.0 dB / 有效傳輸線長度:2.4 公尺 * 2 / 阻抗:4 Ω,每支重量 80.0 公斤,產地:英國,定價:3,100,000 元( 一對 ) ,共有消光白、胡桃木、虎紋黑檀木 三種外觀供用家選購。 |
|||
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是的,南方原先展示的大傢伙 PMC BB5i 被客人帶回家了,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南方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 --- PMC fact 系列旗艦 fenestria 正式入駐南方。 |
|||
![]() |
|||
關於 PMC fenestria 揚聲器的由來...
身為 PMC fact. 12 signature 揚聲器用家的南方,第一次實際看到該系列新旗艦 fenestria 時...很難用言語形容我受到的視覺與聽覺衝擊...,我在一段訪談中找到這款揚聲器的由來 --- 「這些年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吾人會逐漸做出感變,會持續發現新的技術,並藉此提升產品的性能,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某項設計所帶來的效益已經到了極限,這時你就必須重新來過,fenestria 便是如此誕生的...。」 |
|||
如果可以...,那個厲害揚聲器的許願時間...
如果可以,我想很多發燒友都會對自己未來想擁有的揚聲器多一點期待,在這邊我彙整一下這些年在南方出沒的發燒友們對理想揚聲器的綜合期望,至少有以下 幾點 --- ◆ 外觀細緻比例漂亮,放在家中能顯現品味...。 ◆ 高頻要帶點甜味,要勾人...。 ◆ 低音要下潛要自然要輕鬆要有層次,該有的都要有 ( 這個很抽象,但每個人都有提到這點,顯然低頻表現是好音響的必考題 )。 ◆ 很意外的,或許是對"理想揚聲器"的尊敬與恭維,對擴大器友善這個選項幾乎被所有人遺忘...( 不過南方還是會在意這點 )。 ◆ 速度要夠快,不能拖泥帶水...( 有經驗的音響迷才會提出這點 )。 ◆ 能將唱片中的美及好完整地唱出來,不要有所保留。 ◆ 要有可以對朋友說得出口的獨特科技含量( 這算是加分題啦 )。 ◆ 最後話題總在要好聽要漂亮中結束。 哈,關於這個話題您有要補充的嗎?我可以會您補上喔!【歡迎來信 --- 理想牌揚聲器的補充事項...】 |
|||
More 您有沒有想過...PMC 的創辦人 Peter Thomas 最希望自己可以設計出哪種揚聲器呢?
對吧!這個問題有人想過嗎?...,...,哈,我在原廠一段關於 fenestria 的訪談中找到答案 --- |
|||
![]() |
|||
「我們的傳統在於專業鑑聽揚聲器,我們擅長打造樸實的音箱,而 fenestria 的推出顛覆大家對 PMC 在音響界的既有印象,fenestria 是一個十足強調工業設計的產品...,以我多年設計揚聲器的經驗而言,真的很難找到一個會讓你"哇!"一聲的音響,而 fenestria 便是這樣的產品。」;所以讓用家驚艷,會發出"哇!"一聲的揚聲器是 Peter 現今想嘗試的...,好啦,我從下單,一直到到貨組裝,一直聽到現在,還真"哇"聲不絕,看來 PMC 您贏了...。 |
|||
直接破題 --- PMC fenestria 揚聲器的外觀與透視...
身為 PMC fact 系列旗艦的 fenestria 其實是款技術含金量超高的揚聲器( 請見下圖 ),有著 178.0 公分的高挑身材( 寬度為理想的 37.0 公分,深度則有 62.3 公分 ),坦白說,fenestria 的身價也是高得驚人 --- 定價 3,100,000 元,既然南方花了這麼多錢將之引入,當然得多花些篇幅好好介紹她,來,文長,細看了。 |
|||
![]() |
|||
很明顯的,PMC fenestria 絕對是個大傢伙( 178.0 公分高啊 ),不過她的大和 BB5i 的大有所不同...,BB5i 安裝時得動用吊車才能送進客戶的音響室( 主要是因為 BB5i 有著 15 吋的低音單體及每支 76.0 公斤的大重量,實在無法用人工搬運走透天厝的樓梯 ),這點 fenestria 儘管每支重達 80 公斤,但每對 fenestria 被設計成 11 個部分,組裝時我們依序慢慢開箱逐一堆疊,然後大傢伙逐漸成型,重點是這 11 箱每箱都在我一個人便可單獨搬動的重量範圍內,這點真是好極了,至少不用再叫吊車了,哈...。 |
|||
![]() |
|||
More 每對 fenestria 被設計成 11 個部分...
是的,每對 fenestria 被設計成 11 個部分,何解? 記得和代理商討論如何將 fenestria 運送到南方,以及要如何組裝等問題,只見代理商施董非常自信地說...你放心,我們就兩台車過去,反正她被設計成 11 箱,每箱都不會太重,你就在旁負責看就好...。等車子抵達,乖乖,還真搬下了 11 個箱子,想了許久,我乾脆做張簡圖來說明這 11 箱箱內到底裝了些甚麼東西,來,請見上圖 --- ◆ 第 1 / 第 2 箱:分別放置 fenestria 的底座,fenestria 的分音器其實就放在此底座內,因此這兩箱有相當的重量。 ◆ 第 3 & 第 4 箱 / 第 5 & 第 6 箱:分別放置左聲道與右聲道的低音音箱,fenstria 的低音單元以上下堆疊的方式展現,這樣低音就佔了 4 箱。 ◆ 第 7 / 第 8 箱:分別放置 fenestria 的高音與中音單元( 也就是所謂的"窩巢")。 ◆ 第 9 / 第 10 箱:每箱包含四片具有調諧阻尼器作用的平板翼面板,正好每聲道要用到四片...。 ◆ 第 11 箱:內放角錐與其他工具( 我們真的可以不帶任何工具完成組裝,都內建了啊!)。 哈,那個 fenestria 的 11 箱便是這樣來的,其實我很喜歡這樣的設計,多而不重,多好。 |
|||
就從 fenestria 的組裝講起吧...
雖說一切還是要耳聽為憑,但 PMC 真為 fenestria 這款新旗艦下了許多功夫,我可是邊組裝邊感受得到,就讓我們一起看圖說故事,邊組裝邊訴說新意吧! |
|||
其實 fenestria 非常發燒,其分音器採外置式的設計呢!
我聽過幾場揚聲器的發表會,這些原廠工程師都會強調他們刻意將分音器放在箱體某個位置,以減少揚聲器歌唱時箱內聲波對分音器上這些被動元件的影響...,他們都同意將分音器外置對聲音有許多優勢( 也就是分音器單獨放置於另一箱體內,不再放在揚聲器內 ),但如何放置此多出來的箱體,以及得用到更長的喇叭線,最後勢必因而墊高揚聲器終端售價等問題,因此現今市售揚聲器採分音器外置的,就像冷氣使用日本 製壓縮機...一樣的稀少。
印象中 PMC 先前推出的 MB2 XBD 分音器就另外放在一獨立箱體中( 請見下圖 ),而為了不浪費家中寶貴空間,PMC 這回將 fenestria 的分音器放在重重的揚聲器底座內( 請見下下張相片 ),除了維持分音器外置、有獨立箱體等優勢外,完全不需另占空間,嗯,這點有帥到。 |
|||
![]() |
|||
上圖拍攝於 2007 年 12 月,瑩聲施董正陪南方一起為客戶安裝 PMC MB2 XBD 揚聲器,那塊有喇叭端子的木箱便是 MB2 XBD 的外置分音器,當時這款揚聲器的定價便已高達 1,200,000 元( 瞧,當時的施董白白淨淨的,現在當上 TAA 理事長,則慣以滿臉鬍渣的成熟樣見客...)。 |
|||
上圖便是 fenestria 的分音器兼揚聲器底座,這底座非常重,所以每聲道獨立一個紙箱包裝,其分量可見...,這外置的分音器可是 fenestria 好聲之關鍵啊! |
|||
![]() |
|||
唉,有些話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但有些話的內容像數學一樣,不會就是不會,講幾次也沒路用...。 PMC 的設計團隊曾多次對我說...他們這些年在分頻網路技術上取得極大的成就( 只是這塊不懂的就真的看不懂啊 ),而上圖這塊底座內的分音器,Peter 驕傲地說 --- 這就是整個 fenestria 的核心,還有,fenestria 留有底座這個空間放置分音器,能有效降低各種震動對其干擾,是 PMC 足以自傲的設計呢! |
|||
原來 fenestria 是這樣組裝起來的...
來,沒看過一定很難想像 --- 一對 178.0 公分高的揚聲器竟可像玩樂高玩具一般一箱箱慢慢地組裝起來,而且還號稱動用多項黑科技...,就讓我將整個組裝過程已連續相片的方式呈現 --- |
|||
![]() |
|||
首先須取出重重底座( 分音器 ),再將其鎖在 fenestria 的低音單元上( 請見上圖 ),這個過程要很小心,因為 PMC 早將單體與分音器間的配線以卡榫的方式安置妥當,一定要確實插準了才可以將兩者確實鎖緊。 |
|||
在確定底座與低音單元間的卡榫定位正確,並已確認兩者所有螺絲鎖緊後,便可將之翻轉放於房間的地上,這樣 fenestria 的底部便成型...( 請見下圖 ),這個操作須動用兩位猛男共同執行為宜。 |
|||
![]() |
|||
【插播一下 --- 我知道下一動應該是將 fenestria 上方的低音單元和下方的低音單元疊在一起,但這樣疊疊樂真的可靠嗎?會不會哪天滑脫?遇到地震該怎麼辦?會不會哪天自己就變成兩截了...,在安裝 fenestria 的前一晚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施董只說...安啦,這問題 PMC 早做好準備,不會發生這種事啦...),直到下方低音單元完成組裝立正站好,施董默默指著上方的卡扣( 請見下圖 ),我就知道這問題 PMC 真做好準備了。】 |
|||
![]() |
|||
是的,fenestria 低音單元前後各有一組凸出與凹下的卡扣,安裝時上下低音單元需以一個斜角切入,然後上下凹與凸的卡扣便可緊密卡緊( 請見下圖 ),當然,這只是安定 fenestria 偌大箱體的第一步,PMC 還有另一個步驟來確保這疊疊樂箱體的安全及碗定,這點我們後述。 |
|||
![]() |
|||
下圖便是完成上下低音單元組裝的 fenestria 英姿,咦,那箱體上下各三排孔洞是做什麼用的?看起來有些唐突...,哈,這就是 PMC 為 fenestria 量身定製的黑科技之起點啊! |
|||
![]() |
|||
關於平面振膜低音單體之使用在 PMC...
請容我打斷一下,這個 fenestria 所搭載的平面振膜低音單體 PMC 已經玩很多年了( 請見下圖 ),在我看來 PMC 是愈玩愈有心得,也讓我從一開始的...懷有戒心到如今的充滿期待,在此特別介紹一下 --- 印象中 PMC 第一款使用平面振膜低音單體的產品是 IB 1,後來有落地型的 EB 1( 這兩個產品曾短暫出現在南方過,接搭載一顆 10 吋平面振膜低音單體 ),當時我對他們的印象是...天啊,這個低音並不容易駕馭,而且速度好快( 有點太快要搶拍子的感覺 ),此時這顆單體是外購的( 據說是 PMC 品牌擁有者 Peter Thomas 在美國開會時無意間發現這顆單體,並驚艷其引發系統低頻之能力 ),接著 IB 2,SB 100 超低音,以及專供錄音室使用的小型主動式揚聲器 AML 1 & AML 2 等 PMC 亦為其使用此類低音單體( 各搭載一顆 6.5 吋平面振膜低音 ),現今 PMC 的主動系列 QB 1-A 每聲道亦使用 4 顆 9 吋半的平面振膜低音單體( QB 1 XBD - A 更用到瘋狂的八顆呢... )。 |
|||
![]() |
|||
為何這顆平面振膜低音單體會讓 PMC 如此傾心呢?嗯,這句話我問的不對,因為 Peter 曾說過好多次,他說:「我們耳朵聆聽的是整個音域的平衡,而低音是所有聲音的基底...。」,也因此 PMC 除了始終努力專研更先進的頻傳輸線技術外,對低音單體的研發亦不遺餘力...。 |
|||
![]() |
|||
我在看 PMC 提供的 fenestria 的資料時,文中對 fenestria 這顆 6.5 吋的解說甚為詳細 ---
◆ 揚聲器的設計,真應該從低音單體的選擇先著手,因為低音是所有聲音的基底。 ◆ PMC 在開發 fenestria 的過程便是以低音單體的研發開始,他們準備了多種振膜材料,更歷經多次修正,才讓 fenestria 的低音單體趨近完美。 ◆ 為增加振膜材料的強度,PMC 將橫向覆以一層玻璃纖維,縱向則為碳纖維,兩者複合成一種堅硬無比不易變形的平面結構...。 ◆ 為了減輕此低音平面振膜的重量,原本中間的蜂巢 格版改成發泡材料,然後進一步將碳纖維層變得更薄,幾經修改,最後 fenestria 的平面低音振模一片只有 13.0 公克,真正做到輕盈、堅韌,且具有極佳的阻尼效果...。
您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何 PMC 對這顆單體如此了解,連如何製作及修改都知之甚詳?哈,這是因為此類平面低音振膜的產線已被 PMC 接手,算是 PMC 為自家揚聲器特別開發的產品,他們當然有第一手的資訊啊。【PMC 有提供此平面低音振模的分解圖給有興趣的樂迷參考( 如下圖 ,很有自信吧! 】 |
|||
![]() |
|||
緊接安裝 fenestria 的中高音單元及阻尼翼面板...
精彩的要來了 --- 用 PMC 原廠的說法,他們在 fenestria 的箱體正中央以鋁合金車削一塊"窩巢"般的結構,並將中音及高音單體放置在此結構上( 請見下圖 ),這塊窩巢會被塞入上下低音單元之間,並以六角螺絲上下固定,成為一座穩固無比的高塔。 |
|||
![]() |
|||
More 關於 fenestria 的中音單體...
長久以來,安裝在 BB5 / BB6 / MB2 / MB3 / IB2 / QB1 等系列揚聲器上的那顆 3 吋中音單體始終是 PMC 最讓音響迷魂牽夢縈的存在,這類三音路設計的大傢伙 PMC 通常將其分頻點設地在 380 Hz 及 3,800 Hz,因此這顆中音單體真負擔吾人最常聆樂的範圍,其重要性如此可見...。 下圖拍攝於 2011 年 9 月,是南方參訪 PMC 原廠時拍的,依 PMC 當時所言,先前這顆三吋中音係採外購,但性能總未能讓設計團隊感到滿意,最後 PMC 只好在自家廠房設計同時生產這顆重要的中音單體( 記得那時有提及,儘管大家都是熟手了,成品的良率也僅近六成,請仔細看,這顆單體的振膜直徑為三吋,但後面的磁鐵可是大到不像話... );這回為了配合 fenestria 的開發,PMC 將這顆三吋中音單體花了近一年時間進行改良,性能才令研發團隊滿意。 |
|||
PMC 最終成功將這顆大大的中音單體放進 fenestria "窩巢"中央的密室中,並以彈尖造型為密室收尾( 這樣可以降低與高音單體間彼此的干擾 ),此舉可以大幅降低失真,並發出開闊、悅耳與細緻的中頻;fenestria 的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同時收納在窩巢中,藉由此獨立窩巢設計,fenestria 的高音與中音單體是和低音單元完全分離的,這是 fenestria 在大音壓下仍無比輕鬆清晰的主因。 |
|||
![]() |
|||
下圖便是 fenestria 搭載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之窩巢實際組裝照,那個彈尖收尾的密室收尾相當搶眼...。 |
|||
![]() |
|||
大場面來了,PMC 為 fenestria 加裝的終極密技 --- 獨特的音箱減震技術...
前面有提到,每對 fenestria 有 11 箱,其中第 9 箱及第 10 箱內各含四片具有調諧阻尼器作用的平板翼面板,也就是每聲道要用到四片...。這個不是很好唸的翼面板( 還具有調諧阻尼器的作用 )到底長什麼樣子?哈,來請見下圖 |
|||
![]() |
![]() |
||
上圖左是平板翼面板的背面,您可以看見有三排各四個掛點透過軟質橡膠座將平板翼面板連結於 fenestria 的主音箱上;而為了美觀,平板翼面板的正面 PMC 仍為其貼上美美的木皮( 請見上圖右 )。 |
|||
![]() |
|||
來,我們換個角度看一下 --- 四片平板翼面板便是如上圖般透過軟質橡膠座連結於 fenestria 的主音箱上,這個動作實際操作並不難,我的經驗是以兩人為一組安裝較得宜( 一人扶著,另一人邊對準點邊將其緊密扣合 )...,對了,PMC 這麼大陣仗設計這翼面板到底為了什麼? |
|||
![]() |
|||
是的,雖然我不知道 PMC 這個靈感來自何方( 具瑩聲施董表示,他確實曾帶 Peter 造訪過咱 101,不過當時應該沒有特別去看裡面的那顆風阻尼器...,但此平板翼面板之設計確實有參考 101 的減振 原理...),不過 PMC 將這四片平板翼面板連結於 fenestria 的主音箱後,確實可以透過振動的方式抵銷揚聲器箱體內部的振動,進而達到減振的效果【上圖左便是未安裝平板翼面阻尼,一個重拍響起箱體振動的情況;上圖右則是已安裝平板翼面阻尼,重拍響起箱體振動的情況,那個減震的效果相當顯著,這也造就 fenestria 的細節超多,低頻收尾乾淨俐落,真不愧是劃時代的設計 】。
這個平板翼面阻尼設計從發想到真正產品化,我不知道 PMC 到底進行的多少次的修正及試驗,但我知道這個設計 PMC 花了多少時間去落實 -- 答案是 5 年,是的,5 年,這點可以看出 PMC 是一家很有堅持精神的浪漫音響公司,真的,堅持浪漫啊! |
|||
More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唉,PMC 這個平板翼面阻尼設計讓我想到之前唸大學時,有某音響雜誌提到...適當減少揚聲器聆樂時箱體的振動...可以得到更結實的低頻,甚至連高頻都會豐富起來,那時雜誌給的建議是在揚聲器的箱體內放入相當數量很沉很重的鉛塊,我還特別問人這種既沉且重的鉛塊到哪裡買( 答案是賣釣魚裝備的店),然後某天趁領家教費的當下衝進一家漁具店,人家老闆問我要買幾兩的鉛塊,我根本答不出來,後來老闆直接問我到底要釣哪種魚,他幫我決定就好...,我跟他說我是要用來塞喇叭的,只見老闆唸了句...怎麼最近買鉛塊都不是要釣魚都是要塞喇叭...,然後拿了一大袋小鉛塊賣給我。回到租屋處我立刻卸下揚聲器的低音單體,小心將這些鉛塊平均放在左右聲道的箱底,然後裝回單體,試聽,嗯,果然有差,低頻亮感沒有變多,但更沉更直接,音場也堅實了些,只是搬家時可苦了來幫忙的友人,這喇叭根本不能橫放啊...;是說 PMC 家揚聲器內有低頻傳輸線,箱體結構遠優於一般揚聲器,所以她家的產品可是不用很加重就很威了喔 ! |
|||
![]() |
|||
上圖便是 fenestria 揚聲器的全貌,細部介紹與組裝分析皆已完成,我們就來試聽 PMC fact 系列新旗艦 fenestria 吧! |
|||
More 那個傳說中隱藏版第 11 箱裡面到底長什麼樣...
前面有提到,每對 fenestria 皆由 11 大箱元件組成,前面 10 箱有低音單元、中高音單元及平板翼面板等,那神秘的第 11 箱裡面到底安放了哪些東西呢?哈,我自己也很想知道,所以便特別留下這張相片( 請見下圖 ) --- 這編號 11 的紙箱真的就是組裝 fenestria 的工具箱,裡面有八個原鋁車削成的腳錐,另有長短不一的六角螺絲( 長的以四隻為單位,用以固定底座與下面那節低音單元;短的以兩隻為單位,用以固定窩巢及上下低音音箱 ),對了,PMC 連六角板手都貼心放在裡面,我真的只要帶白手套和美工刀便可以完成整組 fenestria 的組裝,很是成熟的設計吧!【白手套是為了避免手紋留在喇叭上,美工刀...用來劃開紙箱的膠帶...。】 |
|||
![]() |
|||
實聽 fenestria...
在南方實聽 fenestria 是個大工程...;儘管我早早備妥全套德國 AVM 頂級 OVATION 系列的唱頭放大( AVM PH 8.3 )、前級擴大器( AVM PA 8.3 )、後級擴大器( AVM SA 8.3 )來待客,等實際組裝完成後我還是為其訂製了一對 5 公尺長的德國 inakustik 喇叭線才開始實聽...( 於是我的荷包又更扁了 )。
隨手抽了幾張常聽的黑膠唱片來聽,相較於南方先前長駐的旗艦 PMC BB5i 揚聲器,fenestria 確實能塑造出更寬鬆的音場,那個低頻的品質、量感,甚至速度感真明顯好上一截...。我就這樣邊工作邊聽邊體會 fenestria 的性能與音色表現,一下子兩個多月過去了,我自認已對 fenestria 有相當理解,於是才開始認真寫聽後感言...( 這兩個多月南方常客都在等 fenestria 的網頁更新,還虧我怎花那麼長的時間...,其實要販售任一項產品,南方都得認真細細把玩聆賞,加上販售時實際安裝調整累積之經驗,這樣才能儘量做到將器材最好的一面交給客戶...)。 |
|||
其實我這兩個多月真用 fenestria 聽了各種形式的音樂( 除了黑膠、CD,也聽了不少串流音樂 ),基本上欣賞 fenestria 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抬頭...發呆...傻笑的過程,因為她能在不特別大之音量便輕鬆唱出太多我以前不容易聽到或不能肯定聽到的音色及細節,幾乎張張有驚喜,我就舉幾張我剛買到的黑膠為例,訴說 fenestria 的美好( 是真的美與好啊!)。
下圖左是俄國作曲家鮑羅定第一號及第二號弦樂四重奏的錄音,這兩首弦樂四重奏因為非常好聽,因此錄音的版本很多,但我個人對英國費茲威廉弦樂四重奏( Fitzwilliam String Quartet )向來有特別的偏愛( 我想我應該有這支四重奏所有在 DECCA 錄音之黑膠唱片,特別是那套蕭士塔高維契弦樂四重奏全集,真是經典啊 ),最近正巧看到這張二手唱片,實在懶得回家翻,乾脆再買一張來欣賞...。本片錄製於 1979 年到 1980 年間,錄音地點是當時倫敦知名的錄音聖殿 Kingsway Hall,和傳統德奧知名的弦樂四重奏相較,來自英國的費茲威廉弦樂四重奏音色相對更現代洗鍊,緊密的合奏度絕對是他們的強項,於是演奏起豐富多情的鮑羅定這兩首弦樂四重奏,用 fenestria 聽起來...那種平衡感,特別是低頻完全自在表現的自然寬鬆感,真會讓我不僅只期待聽某幾個樂章,而是真想把整張黑膠、兩面...都聽,然後再聽一次,就很高級很深刻的感動啊! |
|||
|
|
||
上圖左《向費茲潔拉致敬》是我剛買到的直刻黑膠唱片( 追龍, VALDC003, r. 2016 ),由英國爵士女歌手蒂爾( Clare Teal, 1973 - )主唱,本錄音在倫敦近郊的 Air Studios 錄製...。所謂直刻黑膠唱片就是當架設好麥克風後,錄音師會利用排練時設定好混音的參數,然後將漆盤放上刻片機,音樂開始演奏同步刻片,儘管這種方式錄音通常音色與動態都相當自然且直接,但只要在演奏中發生任何閃失,那就一切重來( 換一張漆盤,重頭開始演奏 ),我讀過某些訪談,部分樂手很喜歡這種充滿挑戰的錄音方式,但也有人認為這樣會限制他們的樂念,不願意冒險相搏,只圖一個安全的演出...。 好啦,大家都知道我是古典迷,我是衝著費茲潔拉與直刻片的威名買這張黑膠的,但結果卻相當讓我驚艷,除了蒂爾的唱功一流外,那個錄音真是好啊,除了人聲明確可人,每件樂器的定位清清楚楚,特別是低頻下潛地超有感,我都在想...乾脆明年音響展找個下午不斷 播放這張唱片,我想觀眾肯定都坐著不走了,真的...。 |
|||
PMC fenestria 其實給我更多的期待,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滿足及期待...
美國 TELARC 的唱片雖多以錄音取勝,但扣掉那些音效爆棚的特殊片,他家錄音真有自成一格的獨特品味,而且音響等級愈高愈是能體會( 這是我的真心話,人家就真的錄的好啊 );由於該公司駐地在俄亥俄州,因此他們和克利夫蘭管弦樂關係甚為密切...,下圖左這張俄國作曲家墨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錄製於 1978 年,由時任該團音樂總監的美國指揮家馬捷爾指揮( 馬捷爾當時 48 歲,他在此的任期到 1982 年,這之後將接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 ),此錄音馬捷爾以沉穩的節拍將音樂一步步推向高潮,或許是 fenestria 提供的訊息量夠多夠大,我之前聽這張唱片只覺得...馬捷爾俗套了些,不見新意,這回用 fenestria 再聽一次,我真覺得馬捷爾的心境極為平靜,他沒有刻意去驅動樂團做出誇張的詮釋,反而平心靜氣的慢慢鋪陳,將音樂中的細節與紋理勾畫明白,有一種樸實的美麗( 這種形容詞我以前絕對不會用在馬捷爾身上 ),這算是 fenestria 的貢獻吧! |
|||
|
|
||
最後再介紹一張最近最令我...驚奇的唱片 ---《勝利回顧》,哈,唱片價格的標籤還貼在後頭 --- 299 元,我當時一定是看到 DECCA 的 phase 4 stereo 的商標出手的,只是真沒想到這是一張唱針一放下去...我永遠猜不到等一下會聽到什麼音樂,重點是那個錄音雖有點古味,但錄得真好,是那種會讓人一口氣連聽三 遍的好唱片。
本片收錄了一堆古典樂迷耳孰能詳的音樂片段( 有威爾第的《阿伊達》、《那布果》,雷史畢基的《羅馬之松》等音樂 ),唱片封底的開頭是這麼寫著的:「我們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這場勝利是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而告終,所以我們的唱片就是以這聲音開始的...。」,整張唱片不斷有由左到右的...聲音( 例如鼓樂隊之移動 ),有飛機掠過的聲響,但音樂及錄音皆一流( 還是那句話 --- 在音響展中可以不斷放這張唱片,我想沒有觀眾可以抵抗才是 ),這種錄音其實很挑戰系統的動態反映,不過憑藉著平板翼面阻尼版之威,fenestria 的表現真的超好,這真要實際聽過才能體會的啊!( 本片二手市場並不難找,大家別走寶才好。) |
|||
More PMC fenestria 的 Laminair 低頻傳輸線出口設計
身為 PMC fact 系列的大當家,PMC 為 fenestria 設計專屬的 Laminair 先進低頻傳輸線出口設計也是很必要的事...,下圖便是 fenestria 的 Laminair 出口的實拍。 |
|||
![]() |
|||
這個 Laminair 出口的功用是負責降低源自先進低頻傳輸線而來的極低頻在出口彼此碰撞( 因此產生紊流現象,如下圖左 ),有了此出口設計,這些極低頻可以快速平順地朝前離開箱體,讓系統的極低頻更自在更具有說服力...,目前 Laminair 出口已成為 PMC 新世代產品的標配,fenestria 自然不會錯過。 |
|||
![]() |
|||
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
是的,南方創立於 1996 年元月,如今終於迎來一對身價突破三百萬元的大傢伙,哈,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 PMC fenestria 是他家 fact 系列的新旗艦( 之前的旗艦是南方家中現役的 fact. 12 signature ),擁有無數全新黑科技,外觀符合現"外貿協會"用家之期待,音色表現則是 fenestria 要賣這個價格最大依仗( 要您實地聽了才算數 ),fenestria 已正式入駐南方,由於包括擴大器等皆需預先架設( 是說 AVM SA 8.3 真的很重,四十幾公斤啊 ),因此有興趣的樂迷請先來電預約( 07 -3364517 / 0966631236 ),南方自家烘焙咖啡和好音樂伺候! |
|||
More PMC fenestria 算是好聽還是好用的揚聲器到底?
「PMC fenestria 算是好聽還是好用的揚聲器到底?」,...,...,前幾天一位久違的 PMC 用家來南方喝咖啡,在陪我聽了一下午 fenestria 後,隔天發了以上的訊息給我,我一時看不懂他的提問,我清楚知道他也覺得 fenestria 好聽無比( 就前一天一直在讚嘆啊 ),但那個"好用"指的是什麼到底...?於是我直接去電問他,原來這位嚴肅音響迷覺得...好的音響要有錄音室使用,像許多 PMC 之前產品 大量得到錄音室採用,這才是"好用"的音響...。 |
|||
|
|||
哈,這個不難,我清楚知道以紐約為據點的知名後製錄音師 Darcy Proper 所領軍的 Valhalla Studios 內兩座主錄音室中之其中一座便是以 fenestria 為鑑聽揚聲器( 另一間主錄音室用的是 PMC QB1 XBD-A ),Darcy Proper 的來頭不小,她得過 4 座葛萊美獎,另贏得 8 次提名,我記得在訪談中 Darcy 是這樣說的:「我無法修復我無法聽出來的錄音瑕疵,所以鑑聽系統的分辨率和準確度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身為一個母帶後期製作工程師,我的目標是位聽眾提供最棒的聆聽體驗,讓演奏家的信息以最引人入勝、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傳遞給聽眾,這也是我選擇 fenestria 的主因...。」
所以除了好聽,fenestria 也是對好用的揚聲器,沒錯吧,到底。 |
|||
More 南方手邊費茲威廉弦樂四重奏的黑膠唱片( DECCA 發行 )封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