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       ( 前往前文 PART I )


對南方來說,這是一種變鳥或當蟲的抉擇,面對音樂,我已經這麼做...


由於在嘗試另一種聆樂的可能,因此最近這段日子我的聆樂生活相當紛亂,久久擠不出任何聆樂心得報告,不過嘗試終於告一段落,哈!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聽自己想聽的唱片...,您知道我在忙什麼嗎?和音樂,同時也和音響有關喔!


說從頭 --- 只是因為真的喜歡...

 

多年前父親從台灣證券交易所退休,父親一生認真工作,我很期待他能有新的嗜好及精神的寄託,後來他迷上攝影,執著且認真地迷上攝影..., 數位相機的發明讓他願意盡情的按下快門,他用一本筆記本記載所有資料光碟的拍攝內容,和昔日上班一樣認真...;多年下來,父親的數位相機換了好幾部,他喜歡那種能塞入手提包,不佔空間,廣角,有近拍及多種場景模式的隨手機,因此我送他的 DSLR( 單眼數位相機 )在被冷凍一段日子後又回到我的身邊...。父親很滿意他現在手頭上的 Panasonic LX 3 數位相機,1,010 萬畫數,搭載“徠卡”鏡頭,又有 24 mm 的廣角,我感謝每一部和他陪伴的數位相機,雖然去玩的時候父親總是為了取景而遠遠脫隊。


真的已經夠好了

 

相較於面對影像產品絕不妥協外加勇往直前的態度,人們面對音樂產品可就...可就寬容許多,1981 年制定的 CD 在歷經 DAT、DVD - Audio 及 SACD 等更高階規格產品之挑戰,在軟體市場的地位迄今仍屹立不搖( 對 CD 唱片市場衝擊最大的反而是規格相對低階的 MP3 ), 有人說是因為 CD 已研發二十多年,已能讓愛樂族及音響愛好者感到滿意...,而且 DVD - Audio 及 SACD 在操作性及未來展望上並沒有比 CD 好上多少...,那如果真有比 CD 好聽、操作更便利,更有未來性的訊源出現,CD 的將來會何去何從?【話又說回來,人們對音樂產品真的不堅持,真的無所謂嗎?在全片幅 DSLR 甫推出,傳統相機連底片都快停產之際,新的黑膠唱片仍源源不絕地發行,人們對“音色”的感情可沒有說變就變...。】


俗話說的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這句話反過來說是...早起的蟲兒...可能會被鳥吃... ),好啦!我承認當年 DVD - Audio 及 SACD 擅場之時,身為 LP 忠貞之士的我對此二數位訊源相對的冷漠...,但現在我想當早起的鳥兒,面對新一代的數位播放器,我想這樣邁向未來...。


如果有這麼一天...

 

如果有這麼一天,相機拿起來隨手拍,照完的照片可以直接在相機上觀看,邊看邊拍還邊修正,一直拍到滿意為止...,拍完立刻看,不用進沖印店沖洗,還可以將相片馬上 mail 給海角天涯的親人,這種對攝影迷近乎理想的好事在數位相機滿街跑的今日早已被實現( 不過就苦了相片沖洗店...),當然,每個人對「滿意」的標準不同,真要拍出好相片,好的機身鏡頭,一流的技術及難逢的美景等要素仍缺一不可。

 

如果有這麼一天,人們可以不用滿屋找 CD,可以透過某種設備( 想像一下,例如用手機、i-pod,或電腦視窗等 )直接選擇、馬上聆聽自己擁有的所有 CD,透過音響,其聲音的品質和 CD 唱盤相當,甚至更好...,那...,那 CD 唱盤的未來就大條了,不是嗎?

 

幸好,在我看來 CD 唱盤的未來仍大有可為( 歹謝,我可是開音響店的 ),雖然價位高低有著不同水準的表現,但基本上我同意現今 CD 唱盤的表現已經夠好了,加上唱片公司得提供大部份客戶都能輕易播放的軟體來獲利,目前看來 CD 光碟仍是最最主流的成熟商品( 君不見,多年下來所有要淘汰 CD 的軟體幾乎都反被 CD 所淘汰...;此外,我們必需勇敢承認,古典樂迷加上發燒友消費能力之總和與流行音樂相較,仍有老大一段差異,CD 光碟無疑仍是音樂市場的霸主...)

 

好啦!我不是要當早起的鳥兒嗎?不是想早一步眺向未來?請看看這段日子我到底幹了啥好事...。


哈!我可不想做早起的蟲兒,因為會被鳥吃...。


面對未來,我是這麼想...

 

先提出一個問題:SACD 很強嗎?沒錯,理論與實際上 SACD 真的比 CD 好上一截...,不過我一直記得 SACD 上市後的若干時間,一位客戶拿著剛出爐的“史上第一套 SACD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來訪,我發現所謂的“史上第一套 SACD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居然是拿 1961 - 1962 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名盤來發行,而非真正以全新的技術去錄“史上第一套 SACD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是唱片公司取巧,還是 SACD 只是拿來和 DVD - Audio 對抗的工具...?如果您知道當年單聲道轉立體聲、SP 轉 LP 時諸唱片公司猛力錄音發片之盛況,很難說服我相信 SACD 是玩真的...。

 

好啦!所謂「新世代高品質數位播放器」的時代“有可能”會到來( 坦白說,目前看起來只是“有可能”,真的只是未來可能的選項之一...),當這種數位播放器橫行時,如果其中只是塞滿轉載自 CD 光碟的數位訊號,那麼她稱不上「新世代」且「高品質」的產品,頂多稱得上是很優的數位資料庫罷了...,唯有其中填滿 24 bit 的高品質數位訊號,其音質大幅超越 CD,那麼這類易選易播且正港好聽的數位播放器才有存在的價值,不是嗎?

 

問題來了...,市面上有那麼多 24 bit 錄製的錄音嗎?有,當然有,這些年的新錄音大多以此規格收錄,而且此種錄音只會越來越多,只要願花錢,真的不用多慮...;好,那這些 24 bit 的新錄音都好聽嗎?嗯,好問題,“好聽”是指錄音好還是音樂好呢?我們先假設大多數新錄音 的錄音都很棒,那音樂好不好聽便真的見人見智了...,不過如果您和我一樣,無法忘情上世紀五零到八零年代諸多大師慣於對觀眾掏心掏肺、無所保留,外加自成一家之言之神韻與風釆,那麼就算有此武功高強的數位播放器也沒有用,因為其中不可能包含這段音樂黃金歲月的 24 bit 高品質數位訊號...,不過...真的不可能嗎?


看來要當早起的鳥兒並不容易,左思右想,打了無數請益電話,被潑了一盆盆冷水及熱水之後,我決定這麼做,且已經這麼做...。


面對未來,我是這麼做...

 

如何將這段音樂黃金歲月的錄音轉成 24 bit 高品質數位訊號收藏及播放...,幾乎每一位熟識的錄音師都告訴我 --- 如果我的管道是由現有的 CD 著手,某個角度來看是沒有意義的( 即將 16 bit / 44.1 K 之 PCM 數位訊號 Upsampling 成 24 bit 的數位訊號 ),理由是現有的 CD 唱盤大多都已具備此 Upsampling 之能力( 故現有 CD 唱盤搭載的 D/A 幾乎皆為 24 bit 的規格)...,如果真的要做,他們都告訴我 --- 從類比下手應是正確且唯一的道路...,不過類比要怎麼轉成 24 bit 的數位訊號,錄音師們的說法大多一致,就是將「 LP 的類比訊號」「數位編碼器( A / D Converter, 簡稱 ADC  )」「Interface」「電腦」之方式來轉存數位訊號,或是「 LP 的類比訊號」「數位編碼器」「數位記錄器」,然後再將記錄器所記錄的數位訊號轉存到電腦中保存,兩種方式花的錢基本上是相近的( 當然,這又是個好還要多好,是個儉奢由人的問題...),其品質則各有看法,為了方便操作之故,我選擇了後者,也就是將來自唱頭放大器的類比訊號直入 ADC( 數位編碼器 ),編成 24 bit 的數位訊號,再將此訊號送到 Digital Recorder( 數位記錄器 ),最後再記錄器內的數位訊號轉存到電腦中保存...,相信我,說的容易,做起來...還真不容易,對了,那播放的問題怎麼解決?坦白說,剛動手的時候我壓根沒想過播放的問題...。


天啊!這些日子我愈來愈想當晚起的蟲兒了...,原來想走自己的路來親近未來是如此有挑戰...。


面對未來,我真的這麼做...

 

最近冒險犯難的艱苦歷程如下,有興趣比我早起的鳥兒們何妨參考一下 ---

 

首先,數位編碼器可以編出 24 bit 的數位碼有 44.14488.296176.4 192 K 等,要買到 96 K 就好,還是一口氣就到 192 K?要考慮轉成 CD 規格的優劣嗎?乾脆連 176.4 K 的考慮進去好了...,於是我買的 A / D Converter 可編出上述所有的數位碼,一次到位囉!

 

其次,數位記錄器的規格是要和數位編碼器相對應的,所以...也要多花些銀兩。數位記錄器的記錄方式有內建硬碟者,也有使用記憶卡( CF Card )之方式貯藏訊號,基於音響人的發燒精神,我選擇後者,也就是使用記憶卡,每張 4 G,約可記錄 60 分鐘的數位訊號。

 

有了數位編碼器及數位記錄器,我馬上接好所有配線,選了張 LP 開始練習,結果...,結果錄的好不好...我真的不知道吔,因為...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應如何接上音響來聽。


面對未來,我真的這麼做...

 

很丟臉對不對?自己開音響店卻連怎麼讓自己買的設備發出聲音都不懂...,其主因是數位記錄器送出的訊號是 24 bit / 176.4 K 的數位訊號,而我手頭上的 D/ A ( 數位類比轉換器 )只吃 16 bit 的訊號,所以我得找一款能接受此“高階”數位訊號的 D / A 轉換器來聽,上網查了許久,突然想到 南方有在經營,由瑩聲電子代理的 North Star Design Extremo 應符合我的需求,於是向瑩聲電子借了一部來試聽,該機的音色早有 好評( 定價 125,000 元 ),結果當然能聽且好聽,於是預算只好往上追加...。

 

【其實數位記錄器是有耳機輸出的,但怎奈唸完研究所後我便失去和耳機溝通的能力...,另數位記錄器還有一組簡易的類比輸出,因為簡易,音色非常抱歉,故在此不提...。】

 

有了好的 D / A 轉換器,終於可以透過音響來體驗這條新的道路方向正不正確,嗯,音色很棒,但動態明顯有被壓縮,對了,忘了介紹整個遊戲過程我所用的器材 ---

 

LP 唱盤    --- 英國 Nottingham 的 Hyperspace 含原廠唱臂。

唱頭          --- 先是用日本「光悅」的「柴」;後用英國 wilson benesch 的 Carbon。

放頭放大 --- 德國 AudioNET 的 PAM V2,由於原廠說若加了其外加電源 EPS,PAM V2 的實力可挑戰全世界最棒的放頭放大器,所以我們就為 PAM V2 奢侈地加上 EPS...。

唱片鎮    --- 義大利 A.R.T. 的石墨唱片鎮,這顆唱片鎮我一直放在家中自用,事到如今,為了好和更好,我也只好奉獻到南方來...。

訊號線    --- 義大利 A.R.T. 的旗艦,該線音色綿密無比,因為很貴,是所有器材中唯一借來助拳的產品( 我一定會存錢買下她,只因她實在值得...)

 

動態明顯有被壓縮...,我做了許多嘗試,例如將放頭放大的類比訊號先送入前級等,後來只好換上wilson benesch 的 Carbon,系統的動態才算足夠,好啦!南方最最高級的器材用盡,結果到底如何呢?


算是未來的一種選項...

 

先說,我的所做所為只是想建立一個個人的音樂資料庫,就算聲音再好再傳神,現今( 2009 年 12 月底為止 )的數位播放器也未必都能順利讀取與播放,因此,我這回真的只是想早起一下,嘗試一種未來可能的選項而已,非關商業用途,純粹在難得當鳥或繼續當蟲之間徘徊,別想太多喔!

 

由於尚未找到合適的數位播放器,所以現今我是將 CF 卡插回「數位記錄器」,然後透過其播放這些高階的數位檔案( 24 bit / 176.4 K ),再由 North Star Design 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將類比訊號送入擴大器,這樣便可用揚聲器來欣賞。

 

要說聲音了...,由於 AudioNET 的 PAM V2 唱頭放大器有平衡與非平衡兩組輸出,所以我以一組直入前級,另一組進編碼器及記錄器後,通過數位類比轉換器,再進前級進行同步鑑聽,相互比較( 在談聲音前,建議各位的心態要健康,類比與數位的音色更有其美,相近又相異,幸福的人可以同時享受兩者的美感,不幸福的人則迷失在雙方相互缺乏的那一片 天地,永遠快樂不起來,何苦呢?) --- 和 LP 相較,坦白說,經數位化後的「聲音」,音色的綿密及空間感是有減少的,但這份減少在我可接受的範圍內( 這段日子我在南方聽的都是“鑑聽版”的聲音,其實已很讓我感到滿足...),至於低頻的部份,LP 的低頻是持續、寬鬆,偶爾量會突然多又沈了那麼一點,這種突出雖然迷人,但未必嚴謹。在數位化後,低頻的持續及寬鬆皆能被合理、滿意地的維持,而突然突出的那一點,則被嚴謹的對待,對於老是認為 LP 過度浪漫的絕對理智人士,應會接受這種音色。

 

我試錄了包括古典、爵士、人聲等各式音樂,前後試了月餘,基本上我認為這種來自類比訊源的數位檔案( 24 bit / 176.4 K )的音色...應算是自成一格客戶中屬於死忠類比玩家者,多對這種略異於 LP 的音色感到有趣且興奮( 因為可以一再反覆反覆聆聽,那麼許多超珍貴的唱片不就可以隨時聽聞...),他們皆同意其保留許多類比獨有的韻味,並能接受此一異與同( 但此一“異與同”卻是每位類比迷心中永遠的美麗及堅持,真的 );而家中只有 CD 的客戶,則一口咬定我又在放 LP,聽著聽著,還問我怎古典一下子跳流行,又沒見我起來換片...,才知道被我開了一個大玩笑,不過許多 CD 沒有的音色在此數位檔案中明顯可聞,大夥兒幾是都聽完整張 CF 卡才起身( 近 60 分鐘 ),嗯!看來這種來自類比訊源的數位檔案似乎能扮演類比迷及數位玩家「大和解」的角色,哈,有前途喔!

 

【對了,一張 4 G 的記憶卡,在 24 bit / 176.4 K 的規格下僅可記錄 63 分鐘的音樂( 24 bit / 192 K 則為 53 分鐘 ),其所佔的空間遠大於 16 bit / 44.1 K 之 CD 的規格。】


後記

 

在此回變鳥或當蟲的遊戲裡,看似輕描淡寫中隱藏了許多撞牆的...快意,為了求好,我把能用能買的器材、能攀的關係都用盡了,結論是 ---

 

( A ), 請相信專業,我很幸運地遇到幾位講話不懂修飾、批評近乎毒舌的專業人士,他們直指問題,讓我能縮短自己美化、催眠的時間,好直接面對問題,並想法子克服 ,在此感謝。

 

( B ), 請相信專業,當我自以為關關難過關關過,當聲音及動態日益改善的當下,永遠有許多能讓聲音更好的方式等我去學習,例如編碼器及記錄器間的 Workclock 連線,其對音質及音色的改善便比我預期的大,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 提醒,我大概會忽略此一連線...。

 

( C ), 要更認真經營類比...,由於類比唱片是此轉錄的源頭,因此類比基本功夫要扎實,此基本功包括對音樂、演奏家、唱片版本的認知及唱盤的調整等( 我還特別去買部靜電風扇來降低背景噪音呢!),唯有更更認真經營類比,才能轉錄出更棒更好的數位檔案,所以我還會一直買 LP,一直聽 LP( 不聽怎麼錄呢?),類比迷千萬別以為我變節了,我可是更認真且投入呢!

 

( D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是的,當訊號的源頭變好了,別以為日子會一下子便美好起來...,我得誠實地說,當訊號的源頭變好了,您音響系統好的地方會更好,但原先搭配的弱點也會明顯起來,因此要得到好聲,音響迷的努力不會因而變少,努力的過程一樣精彩。


後記的後記

 

要當早起的鳥兒,我為自己的行徑定了階段目標:

 

短期目標 --- 先準備明年高雄音響大展所需的播放曲目( 展出時間:2010 年 3 月 11 - 15 日 )

中期目標 --- 對不起,稍讓我保留一下,待時機成熟再公佈...。

長期目標 --- 建立屬於自己的音樂資料庫...,逼自己用心的聽音樂。

 

好了,目標已定,但我至少還得一樣事物的協助才算萬事底定 --- 那便是一款成熟、好聽好用的數位播放器...,最好有內建硬碟,有影像及曲目輸出( 可以看美美的 LP 封面 ),曲目增補方便,還有,價格要合理,要讓我買得起...。

 

有興趣陪我當鳥兒或蟲兒的朋友,如果您不急,咱們 2010 年高雄音響大展 501 號房見...,急的話,下次路過南方,歡迎進門坐坐,給南方指導指導一下,先謝了!


 前往前文 PART I


回南方首頁

聽南方的音樂

看南方的音響

音響觀片頭

嗯!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