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約下一輪太平盛世!

 

為早逝的指揮家克爾提斯所作


1982年十二月號日本「唱片藝術」雜誌公佈由三十位評論家票選出的“1999年仍可能活躍於第一線的指揮名人排行榜”,由於是做近二十年後的預測,因此一些年紀較大,在二十世紀末應已去逝或退出江湖的大師將不在名單中,該榜單依得票高低排序如下:

 

阿巴多(Abbado, 28)、克萊巴(C. Kleiber, 26)、李汶(Levine, 26)、夏伊(Chailly, 20)、小澤征爾(Ozawa, 17)、馬捷爾(Maazel, 17)、慕狄(Muti, 16)、梅塔(Mehta, 15)、拉圖(Rattle, 14)、巴倫波英(Barenboim, 13)、西諾波里(Sinopoli, 11)、柯林.戴維斯(C. Davis, 8)、托瑪斯(Thomas, 8)、海汀克(Haitink, 7)、杜特華(Dutoit, 5)、鄧許泰特(Tennstedt, 4)、阿農庫特(Harnoncourt, 3)、薩瓦利許(Sawallisch, 3)、德瓦特(Waart, 3)、馬利納(Marriner, 3)

 時至今日來驗證,倒還真是八九不離十(除了鄧許泰特和西諾波里因病早逝提前退下指揮檯,其他人如今都各擁有一片天空…);此時我突然有個想法,如果再早個十年,來份1972年的未來大師清單,名單上又會有誰呢?

 


動機

 先說引發我這份奇想的動機 ---

 今年4月我買到一張匈牙利指揮家克爾提斯(Kertesz)指揮維也納愛樂錄製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和海頓主題變奏曲的唱片(London ),該版本詮釋清新無比,唱片封套上註明這是克爾提斯的最後錄音,而封底則有倫敦唱片公司副總裁的說明,全文如下:

  

  早逝的指揮家克爾提斯辭世前剛與維也納愛樂完成布拉姆斯交響曲的全集錄音(註:此指19721116日到197331日間完成的第1, 34號交響曲錄音,第2號交響曲則取用先前1964年的錄音),由於第三號交響的演奏時間未能填滿整張唱片,我們決定將剩餘的時間補上同一作曲家的作品--海頓主題變奏曲。 

按克爾提斯的既定行程,他應在本樂季末(1972/73樂季)回到維也納進行錄音,而這首“海頓主題變奏曲”錄音將做為樂季的終結,怎奈命運卻奪走這位年輕指揮家的生命。

 維也納愛樂曾與克爾提斯共同完成許多錄音,在他不幸溺斃的消息傳出後,維也納愛樂馬上向我們公司傳達他們對大師敬意,在愛與尊重的氣氛中,這隻偉大的樂團決定以沒有指揮的方式來完成他們與年輕大師的最後錄音

 

在我的經驗中這是獨一無二的敬意,而我們公司也在同一時間對大師表達最高敬意,克爾提斯高水平的演出和眾多優良錄音已博得全西方世界對他的讚美。  

 

我很遺憾在這之前我並沒有積極收購他的唱片,我也找不到其他唱片公司與樂團曾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逝去伙伴懷念的紀錄;克爾提斯是在1973416日逝世的,如果他沒死,克爾提斯肯定會出現在前述的名單中,於是我決定將榜單票選時間提前個十年,“1972年看未來指揮大師”的遊戲開始。

 


遇見未來大師

 

回到先前的話題,這份“1972年看未來指揮大師”的名單應極富「未來性」,以姓名字母排序先後,為減少人情壓力,我順道將曾列入考慮的指揮家一併放入其中,入選的打圈,未入選的打叉,名字後方有其出年份及時值 1972 年的年紀供參考,若該先生曾率團來訪而我有幸實地聽聞者亦補充在後,最後,此榜單純粹後見之明,千萬不要認真與見怪:

 

阿巴多(Abbado, 1933-)40歲:

1963年米屈普羅斯(Mitropolos)指揮大賽首獎得主,1965年應卡拉揚之邀首度於薩爾玆堡音樂節登台,1968年擔任史卡拉劇院常任指揮,同年並在柯芬園登台;阿巴多1971年出任史卡拉劇院總監,隔年任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他行情一片大好。

 

阿胥肯納吉(Ashkenasz, 1937-)36歲:

大家都知道阿胥肯納吉是1962年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首獎得主,也知道他現在已是指揮家阿胥肯納吉(現任捷克愛樂總監等職),但他在1969年才首次登台指揮(樂團是他老婆故鄉的冰島交響樂團),第一次以指揮家之姿在英國露面則是1976/77年的事,因此這時的阿胥肯納吉要被打“”。

【阿胥肯納吉曾指揮英國的愛樂管弦樂團訪臺,20039月相同組合還要再來一次。】

 

巴倫波英(Barenboim, 1942-)31

巴倫波英是以鋼琴獨奏家同時指揮樂團的方式逐漸走上指揮檯的,雖然他已貴為芝加哥交響樂團總監,但此時還看不出他會專心走指揮的路。

  

伯格隆(Berglund, 1929-)43

伯格隆是芬蘭的指揮明星,33歲便已是芬蘭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72年接任英國波芧斯(Bournemouth)交響樂團總監,他的動向在當時頗受注意。

 

布隆許泰得(Blomstedt, 1927-)45

1967年布隆許泰得擔任丹麥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69年起開始與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合作演出,此時的他正加大步伐中。

【布隆許泰得曾率舊金山交響樂團兩度訪臺。】

 

波寧吉(Bonynge, 1930-)42

很多人都將他視為因妻而貴的指揮家(他的太太是知名女高音蘇莎蘭),從他的錄音水準來看,指揮家波寧吉絕對不能被遺忘,但從過去到現在他的指揮事業卻鮮少被提及。

 

布列茲(Boulez, 1925-)47

1972年的他正站在要成為“指揮家布列茲”或“作曲家布列茲”的十字路口上徘徊;布列茲早於1966年便已受邀到拜魯特演出,1971年更同時擔任BBC交響樂團、紐約愛樂和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等固定指揮職務

 

 

夏伊(Chailly, 1953-)19

義大利指揮家夏伊的生涯首演在美國的芝加哥抒情歌劇院,想不到吧,不過那是1974年的事。

【夏伊曾率荷蘭皇家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訪台。】

 

戴維斯(C. Davis, 1927-)45

早在1967年戴維斯便擔任BBC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71年任柯芬園皇家劇院首席指揮,他在歐美演出頻繁,標準的大師樣。

 

杜南伊(Dohnányi, 1929-)43

1967年於拜魯特登台,1968年起任法蘭克福歌劇院首席指揮,為咱們國家音樂廳開幕的指揮家也是他,杜南伊的人氣指數始終沒低過。

【杜南伊那時率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在臺舉行三場音樂會,節目單和海報迄今我還留著。】

 

杜特華(Dutoit, 1936-)36

此時的他還看不出大師的架勢,但已開始積極展開指揮事業。

 

弗呂貝克.德.布格斯(Frühbeck de Burgos, 1933-)39

很長的名字,簡稱他叫布格斯,沒意見吧!

西班牙指揮家布格斯1963年起便開始為EMI 唱片公司錄音,1962年起任馬德里國立管弦樂團指揮,1966年再兼德國杜塞道夫交響樂團指揮,他寬廣的曲目配合唱片發行,對布格斯走向國際化的幫助很大;1974年起他任職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師之路已在跟前。

【布格斯曾率維也納交響樂團訪臺。】

 

海汀克(Haitink, 1929-)43

海汀克其實成名甚早,30歲便任荷蘭廣播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35歲任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40歲任倫敦愛樂管弦樂團總監,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大師地位,但我總覺得荷蘭人的身份是他成名的主因,懷疑嗎?請翻翻唱片櫃,海汀克的唱片肯定比您自己預期的少。

 

哈農庫特(Harnoncourt, 1929-)43

哈農庫特這位古樂學者已成為今日歐洲樂壇最受觀眾期待的大師,但1972年哈農庫特演出和錄音仍有限,此時認同他的人可能不多。

 

霍格伍德(Hogwood, 1941-)31

知名的古樂學院樂團的創始人,但這是1973年的事,所以

 

殷巴爾(Indal, 1936-)36

您知道殷巴爾是以色列人嗎?1963年康泰利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得主的他很早便開始跨國指揮行程,1969年於薩爾玆堡音樂節指揮維也納愛樂,他馬上將接任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1974),殷巴爾的演出在當時倍受期待。

 

 

楊森斯(Jansons, 1943-)29

楊森斯是現今最忙錄的指揮家之一,但他在前一年(1971)才剛贏得卡拉揚指揮大賽第二名,尚未成氣候。

【楊森斯好像曾率奧斯陸愛樂訪臺,我人在高雄沒買到票。】

 

葉維(Jarvi, 1937-)35

葉維也是現今最忙錄的指揮家之一,去年還一度忙到中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1982年的清單中也不見他的名字,這是因為他遲到1980年離俄後才開始展開其國際行腳,因此1972年尚未被人知曉。

 

克爾提斯(Kertesz, 1929-1973)43

克爾提斯1955年先在布達佩斯歌劇院擔任指揮,隔年離開匈牙利,1961年在蕯爾玆堡音樂節指揮, 1964年任科隆歌劇院總監,1965年任倫敦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他經常客席維也納愛樂、以色列愛樂,以及美國的克利夫蘭、芝加哥等樂團,由於克爾提斯積極投入錄音事業,名號算是同儕中的佼佼者。

 

 

克萊巴(C. Kleiber, 1930-)42

為什麼克萊巴會被畫“”?我好像聽到很大的抗議聲;其實克萊巴始終是劇院指揮家,他指揮管弦樂團的音樂會遠少於歌劇演出,當時克萊巴雖在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演出頻繁,但仍未具國際聲譽,那些倍受樂迷喜愛的錄音也還沒進行。

 

科斯勒(Kosler, 1928-)44

科斯勒是捷克近代重要的指揮家,1956年貝桑松指揮大賽首獎、1963年米屈洛普羅斯指揮大賽首獎得主(同年獲獎的還包括阿巴多等)1964年擔任布拉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67年則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指揮,1968年起固定赴日本演出,頗被看好。

 

雷帕德(Leppard, 1927-)45

雷帕德是當時最用功的指揮家之一,說他是巴洛克作品再生的主要動力亦不過份,不過當時的他知名度僅侷限在英國。

 

李汶(Levine, 1943-)29

數崛起於美國的劇院指揮家,1964年起任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副指揮,1972年甫任大都會歌劇院的首席指揮(還不是總監),這年他首次指揮紐約愛樂,雖然現今成果非凡,但當時的李汶仍太年輕

 

馬捷爾(Maazel, 1930-)42

天才兒童馬捷爾11歲就曾指揮 NBC交響樂團,1960年受邀在拜魯特慶典指揮,1965(35) 任西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及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總監,1971年任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總監,他的才氣無疑是當代的第一人。

【馬捷爾在1991年曾與匹兹堡交響樂團訪台】

 

馬克拉斯(Mackerras, 1925-)47

踏實的大師,眾所皆知的楊納傑克權威,1948年開始指揮歌劇,1966年任漢堡國立歌劇院首席指揮,隨後的發展開濶無比,英國是此時馬克拉斯最活躍的國度。

 

馬利納(Marriner, 1924-)48

事實上,直到1969年馬利納仍是倫敦交響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雖然他已與聖馬丁室內樂團錄下許多佳作,但指揮大型樂團的機會還不多

【馬利納與與聖馬丁室內樂團也來過臺灣。】

 

馬舒(Masur, 1927-)45

1970年接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馬舒是東德最受矚目的指揮家之一,當時的政治因素雖使馬舒演出版圖受限,但他已深受美日等地樂迷關注

【馬舒曾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及紐約愛樂訪臺。】

 

梅塔(Mehta, 1936-)36

雖然年輕,梅塔卻早在1961年及1962年擔任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和洛杉磯愛樂的總監,更已受邀指揮維也納愛樂和柏林愛樂,並在史卡拉劇院及大都會歌劇院露臉,1969年獲聘為以色列愛樂的音樂指導,所有的人都相信梅塔的前途是光明的。

【梅塔曾帶過紐約愛樂,維也納愛樂和以色列愛樂訪臺,可能是來臺次數最多的大師。】

 

慕荻(Muti, 1941-)31

慕荻雖在1968年才開始職業演出,但在1972年已受奧曼第之邀赴美客席費城管弦樂團,老邁的克倫貝勒也不時盯著他看(慕荻隨後取代他在愛樂的所有演出),有幸能成為由二位大師托孤的對象,慕荻的實力由此可見。

 

 

小澤征爾(Ozawa, 1935-)37

美洲幾乎成為小澤征爾這位東方年輕人的天下,此時他已身任多倫多、舊金山及波士頓三地交響樂團總監,雖說赴歐發展是後面的事,但對現任維也納國立劇院總監的小澤來說,此時的他在北美已紅的發紫。

【維也納愛樂首度訪臺的指揮便是小澤征爾。】

 

皮諾克(Pinnock, 1946-)26

皮諾克先是以大鍵琴獨奏家的身份踏入樂壇,然後隨著 The English Concert 的創立漸漸踏上指揮台(正好就在1972),現今公認的古樂大師之一,但此時皮諾克才正要起步。

【我如果沒記錯皮諾克也曾訪臺,可惜我錯過了。】

 

普列特爾(Pretre, 1924-)48

以普列特爾此時接近知天命的年齡,其足跡橫遍美英法奧等地並不為奇,但他的成就似乎總被人遺忘,在此,我也將他忘了。

【我聽過他指揮皇家利物浦愛樂管弦樂團的音樂會,由於忘不了他在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終樂章對樂團失誤的無動於衷,在此將他畫“,有他的樂迷不爽想丟番仔火的嗎?】

 

普烈文(Previn, 1929-)43

多人都知道小提琴才女慕特的新老公普烈文是由流行樂壇轉入嚴肅樂界的才子,但如果您知道普烈文為此堅持和奮鬥的過程,相信您會更珍惜他音樂中的清楚與明白;1969年普烈文接替克爾提斯成為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隨著錄音錄影他的知名度將不斷竄高,但人們卻也因此更在乎他的過去

 

拉圖(Rattle, 1955-)17

17歲,不要要求太多。

 

 

羅傑斯特汶斯基(Rozhdestvensky, 1931-)41

羅傑斯特汶斯基1965年出任波修瓦劇院首席指揮,是擔任過此一職務最年輕的指揮家,相較於其他俄國指揮,羅傑斯特汶斯基超優的身世背景使他得以多次訪問美日英等地,他大概是當代最為蘇聯以外的世人們所熟悉的蘇聯指揮家。

【羅傑斯特汶斯基曾率蘇聯愛樂訪臺,我聽的是他們在臺中的加演場,那天大師身體不適上半場由一位年輕指揮代打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下半場才由大師指揮“胡桃鉗”組曲,據可靠消息透露:造成大師龍體欠安的主因是 --- 宿醉。】

 

 

沙瓦利許(Sawallisch, 1923-)49

沙瓦利許在此時已同時執掌維也納交響樂團、漢堡愛樂、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及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並經常於各地音樂節中指揮,沙瓦利許被公認是重要的指揮家,但他保守嚴謹的樂風卻毀譽參半,君不見10年後日本票選他的得票數仍停留在未來大師的最低門檻。

【沙瓦利許曾率費城訪華,我的感覺毀譽參半。】

 

薩隆納(Salonen, 1958- ) , 14

所有的人都知道薩隆納現在很紅,但天知道當時他實在太幼齒了

【蕯隆納曾率洛杉磯愛樂訪臺。】

 

西諾波里(Sinopoli, 1946-)26

1971年他才剛由義大利到維也納學指揮,所以成名是以後的事,他的早逝也是。

【西諾波里和德勒斯登管弦樂團共訪臺兩次,舉行五場音樂會,我聽了其中的四場,他們的“英雄生涯”迄今難忘。】

 •

 

史拉特金(Slatkin, 1944-)24

其指揮事業尚在起始階段

 

史威特納(Suitner, 1922-)50

史威特納早在1960年起便任德勒斯登國家劇院及東柏林國家劇院總監,其在歐美日等地的指揮行程亦十分忙錄,史威特納較同在東德活動的指揮家馬舒活躍許多,國際知名度也更高,是政治成份較佳的關係嗎?

 

 

史維塔諾夫(Svetlanov, 1928- )44

史維塔諾夫1962年便擔任波修瓦劇院首席指揮,1964年獲頒蘇聯人民藝術家獎,隔年出任蘇聯國家交響樂團指揮,史維塔諾夫無疑是蘇聯最出色的指揮家之一,但他的藝術成就難出鐵幕,除非政治環境改變如今日,否則票選的話他肯定無名。

 

 

泰特(Tate, 1943-)29

其指揮事業尚在起始階段

 

鄧許泰特(Tennstedt, 1926-1998)46

鄧許泰特在1971年才由東德到瑞典尋求政治庇護,雖然在東德他早已擔任德勒斯登國家劇院總監,並與東德、俄國及捷克等共產國度的諸大樂團有合作關係,但他的知名度仍有限;鄧許泰特1974年開始留連北美及英國,享有國際知名度則是更後面的事。

 

湯瑪斯(Thomas, 1944-)28

湯瑪斯,標準的美國之子,1968年贏得庫塞維茨基獎而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1969年臨時接替史坦堡上場而聲名大噪,隔年便升任樂團副指揮一職,1971年任美國紐約州布法羅(Buffalo)愛樂總監;湯瑪斯受布列玆的影響極深,但出生於好萊塢他的音樂品味寬廣,他很快便將名揚歐陸

 

 

狄瓦特(De Waart, 1941- )31

有人知道狄瓦特最新的動向嗎?200376日香港愛樂宣布2004/05年的樂季荷蘭指揮家狄瓦特接任該團總監一職1965年米屈普羅斯指揮大賽得主的狄瓦特1966年開始指揮荷蘭管樂合奏團,並擔任海汀克的助理,1968年任鹿特丹愛樂的指揮,隨後他將升任總監,他的成就透過唱片早早就被期待。

【狄瓦特曾率雪梨交響樂團訪臺。】

 

辛曼(Zinman, 1936-)36

辛曼,另一個美國之子,1963年在指揮家蒙都的推舉下擔任倫敦交響樂團助理指揮,1967年回到祖國指揮費城管弦樂團,隨後展開繁忙的國際指揮事業。

【辛曼曾率美國巴的摩爾交響樂團訪臺。】

 


後記

 

克爾提斯最後錄音的傳奇帶給我不少情緒上的感動,這次入選本黃氏版“未來大師”者共二十有五位,以現在式來說,本文實為“昔日大師動態回憶錄”,但對活在過去的類比迷而言,這些“過去未來大師”仍頗具時代意義;說真的,談論過去大師沒什麼了不起,能做個臺灣版的“2020年仍活躍於第一線的指揮名人排行榜”才是真英雄,類比迷不識近人(泛指同時代的人)是正常事,期待那位當代高人指點一番,先謝了!

 

嗨!過去的未來大師,您,遇過幾位?

 


由於克爾提斯是匈牙利人,我順道將匈牙利愛樂的資料補述如後: 

 

More   匈牙利愛樂(Philharmonia Hungarica)

 紐約愛樂在紐約,台北愛樂在台北,但匈牙利愛樂團址竟不在匈牙利,您知道為什麼嗎?

 1956年匈牙利發生暴亂,一群逃到西歐的音樂家由於獲得慈善團體援助,於次年春天在維也納組成匈牙利愛樂管弦樂團,並由匈牙利知名指揮家杜拉第擔任樂團監督,後來他們將團址移到西德威斯特法倫州馬爾市,並接受西德政府援助,隨後他們增補的團員便不再如創立初期時那樣只限逃亡的匈牙利音樂家。

 七十年代是該團最活躍的年代,他們經常受邀到歐洲各地旅行演出,並積極參與音樂節,該團留有許多錄音,其中與杜拉第合作灌錄的海頓交響曲合集不僅是樂界創舉,更使她們成為全球樂迷最熟知的樂團之一。

 

有人知道匈牙利愛樂的近況嗎?

 

當年西德政府因政治因素而贊助他們,但在2001年起德國政府決定不再予以補助,匈牙利愛樂終因經費不足邁向解散一途;該團最後的音樂會是在2001425日於德國杜塞爾道夫舉行,由瑞士指揮巴赫曼(Robert Bachman)指揮演奏了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碩大的音樂廳裡只剩150位聽眾出席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談音 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