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不見了

 

如題,.................................,至少到今天為止我還沒看見..............,您見到了沒?......................!!


花錢 拍手 叫好 後的二三事...

 

指揮家艾森巴哈( Christoph Eschenbach, 1940- )已於今年 6 月 3 / 4 兩日率美國費城管弦樂團於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兩場音樂會,第一天的曲目是莫札特双簧管協奏曲及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二天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第五號交響曲,由於這些年訪臺的樂團常將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列入演出曲 目中,所以我和友人們選擇聽第一天的演出...。

 

相信愛樂人對費城管弦樂團所擁有的“費城之音”時有耳聞,什麼樣的音色才叫“費城之音”呢?書上說“費城之音”要從該團第三位總監史托科夫斯基( 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 ,他在費城管弦樂團的任期由 1912 年到 1936 年 )談起...,由於史托科夫斯基曾任倫敦比卡德萊聖姆斯教堂的管風琴師,因此他將費城管弦樂團調教成具有堅實、渾厚、敏感、華美、光澤與富圓滑句法的音色...,而這種音響的華麗是由一群有著超凡绝技的演奏者所造就,世人尊其為“費城之音”也( 別看我,這段我抄書的 ),不過真要感受“費城之音”的魅力,我建議您買幾張該團第四任總監奧曼第( Eugene Ormandy, 1899-1985,任期由 1938  年到 1980 年 )的唱片來體驗體驗比較快...,該團第六任總監薩瓦利許( Wolggang Sawallisch, 1923 - ,任期由 1993 年到 2002 年)說的好 --- 所謂“費城之音”即圓潤的弦樂與木管和銅管和諧完美的結合所產生的極其獨特之效果,而這也是費城管弦樂團最令人陶醉的地方...。【介紹了該團第 3、4、6 任總監,那第 5 任是誰?答案是去年曾率義大利史卡拉愛樂訪臺的指揮家慕提( Riccardo Muti,  1941- ,任期由 1980 年到 1992 年)。】

 

本片收錄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弗漢.威廉士“綠袖子”、巴伯“弦樂的慢板”及鮑羅定“夜曲”,幾乎是傳說中的「費城之音」的標準示範片...;奥曼第 的詮釋並無任何加油添醋之處,他只是將「費城之音」的美好與最好在經意與不經意間完美的表現出來,而這正是老樂迷所憧憬的。( LP:Columbia MS 6224)

“費城之音”,華麗艷麗炫麗的音色註記...,民國 88 年 5 月 29 日薩瓦利許率費城管弦樂團訪臺,當晚我聽的場次很德奧,曲目包括 R. 史特勞斯的“唐璜”、“死與變容”及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還記得在回高雄的國光號上我竟沈重地睡不著,薩瓦利許很德奧,R. 史特勞斯及布拉姆斯的音符更是標準德奧,那天大師的節奏旋律没問題,樂團表現也堪稱一流,但音色...似乎華麗過頭,和我曾聽過的歐洲樂團截然不同,這就是“費城之音”嗎?有點滑膩還帶點豐腴,為何與史特勞斯與布拉姆斯如此不相稱...,如果可以聽他們演奏某些管弦樂作品該有多幸福,這件事我一直想到現在。

( 某些是指哪些?若單指音色而言,坦白說,我最想聽的是如左圖的曲目...。)


花錢 拍手 叫好 後的二三事...

 

我對 6 月 3 日的音樂會抱予極大期待...( 前年 11 月艾森巴哈曾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訪臺,那場演出迄今令我印象深刻,當時曲目為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及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第一個曲目莫札特双簧管協奏曲登場...我卻對我聽到的音色困惑不已...,這首作品除了獨奏家外,樂團編制包括弦樂五部、双簧管及法國號各二,費城管弦樂團的弦樂五部包括第一小提琴十位( 於指揮席左側 ),第二小提琴八位( 於指揮席右側,也就是第一小提琴的相對位置 ),中提琴六位,大提琴四位,比較特別的是低音大提琴有三位( 如果是由室內樂團演奏本曲,低音大提琴大多只有一位...),雖然仍有許多美麗片段,但或許因低音大提琴人數過多...,全曲從頭到尾沈重無比,非常不那麼輕盈甜美...,好一個特別的莫札特,我這麼告訴自己。

史上第一個五個樂章演奏版的馬勒第十號交響曲之商業錄音,由奧曼第指揮費城管弦樂團所完成。( LP:Columbia 72408 )

下半場,輪到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我很認真算了一下費城管弦樂團為本曲動用的團員人數 --- 第一小提琴 16 位( 於指揮席左側 )第二小提琴 14 位( 於指揮席右側,第一小提琴的相對位置 ),中提琴 10 位,大提琴 10 位,低音大提琴 8 位,長(短)笛 4 位,双簧管、單簧管及低音管各 3 位,豎琴 1 位,小號 5 位,長號 4 位,法國號 7 位,低音號 1 位,外加含定音鼓在內的 5 位打擊樂手,以上合計 94 人...;在談心得前我得先讚美費城管弦樂團兩點:一, 該團團員自我要求極高,在開演前及中場休息時,您會看見團員們自發地上臺練習下首作品屬於自己的某個片段...,要知道他們這趟亞洲行在我們這場前馬勒第五已演奏過 6 場,多認真的表現...;二, 該團演出後在接受觀眾喝采時,第一小提琴及第二小提琴的演奏家們會彼此交錯轉身正面迎接觀眾的掌聲( 一般樂團的小提琴手多僅起立,以側身面對觀眾 ),沒看過樂團如此自信大方,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OK,言歸正傳,從馬勒第五號交響曲一開始小號獨奏費城管弦樂團的銅管組便已向觀眾宣告他們的可靠與不凡,我看艾森巴哈從頭到尾都没為他們擔憂過...,他們的表現甚至壓過我們對該團聞名的“費城之音”在弦樂上的期待...,我並不是說他們的弦樂不好,知名的第四樂章慢板費城的弦樂理所當然地令人動容,只不過他們的銅管真的令人印象深刻...,艾森巴哈的馬勒並未刻意醞釀神秘或神經氣息,他很理性正面地面對這首作品,複雜卻能平述,這點似乎是近代指揮家詮釋馬勒的共同態度...,有人仍對費城管弦樂團的馬勒質疑( 有好幾位無法親臨現場的友人來店關切,是的,是來店,非來電...)?其實費城管弦樂團與馬勒的作品素有淵源,1916 年史托科夫斯基便曾指揮該團完成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的美國首( 而且還一連演了九場...),而其接班人奧曼第很多人都以為他是一位在曲目選擇極度保守的指揮家,其實史上第一個五個樂章完整演奏版的馬勒第十號交響曲之商業錄音便是 1965 年 11 月由奧曼第指揮費城管弦樂團所完成的( 本版由英國人庫克( Deryck Cook, 1919-1976 )所補充考證 ),1969 年 5 月奧曼第更指揮費城管弦樂團錄製了一個包含失落的第二樂章「花之樂章( Blumine )」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而奧曼第的接班人義大利指揮家慕提對馬勒似乎比較不熱衷,他與費城管弦樂團 1984 年在 EMI 留有一個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錄音,歌劇指揮家出身的慕提其馬勒戲劇風濃濃,很是特別呢!

奧曼第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LP:RCA 6822  ),本錄音包含一個失落的第二樂章「花之樂章( Blumine )」。

慕提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LP:EMI DS 38078 )。


更多的“費城之音”...

 

「費城之音」...這塊招牌很重要嗎?當然重要,來,咱有圖為證 --- 左圖是慕提指揮費城管弦樂團錄製穆索斯基( Mussorgsky, 1839-1881 )“展覧會之畫”與史特拉汶斯基( Stravinsky, 1882-1971 )“火鳥”的 LP 封面( EMI ASD 3645 ),在唱片左上角 EMI 鮮紅商標下方唱片公司還特別標上「新費城之音( The new Philadelphia Sound )」以開創新局...(見左下圖)。之前聽本片...就是聽嘛,坦白說...沒有感到太多新意,這回比較認真聽,我發現 EMI 實在猴急了些...,雖然慕提早在 1977 年便已擔任費城管弦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但他正式接替奥曼第成為樂團總監卻在 1980 年...,本片錄製且發行於 1979 年,人還沒上任新的費城之音便急忙打造,不知道當時仍在位的奥曼第有無被逼宮的感慨...。

 

對了,新的費城之音和舊的有何不同?在聽了一堆奥曼第及慕提的唱片後我發現最大的不同在於 ---他們倆所屬的唱片公司的不同是最大的不同...( 這可是我把自己悶在「音樂聽」好幾天後的心得 ),也就是說 EMI ( 慕提 )和 Columbia / CBS ( 奥曼第 )在錄音技巧及觀點上所存在的差異導致費城之音有新舊之分...,EMI 的錄音較 CBS 晚,新的錄音技術讓樂團的錄音得以有更大動態及更佳平衡...,加上慕提遠較奥曼第年輕氣盛,新的費城之音確實較之前活潑有朝氣...,但奥曼第講究細節的精琢與華麗在某些曲目上更吸引我的耳朵,不過,如此精譬的分析卻在下張唱片破了功...。

奧曼第與費城管弦樂團自1943 年起為 Columbia / CBS 錄音, 在錄製大量大量大量的唱片後這個組合於七零年代初期轉為 RCA 唱片公司錄音...,但七零年代末期他們又開始為 EMI 錄音...,是的,左圖便是 EMI 唱片於 1979 年錄音並發行的奧曼第指揮費城管弦樂團之西貝流士“四首傳奇, op.22”的 LP 封面( EMI ASD 3644),熟悉奧曼第的朋友一定同意西貝流士是他強項中的强項...,但...,有没有看到 --- 在唱片左上角相同位置印有「 The new Philadelphia Sound 」之字樣,因此答案揭曉,所謂“新費城之音”只是 EMI 唱片公司的宣傳噱頭,在樂團的本體上沒有任何不同...。

【 有趣的是這個「 The new Philadelphia Sound 」之字樣只存在於 1979 年,也就是類比錄音的 LP 封面上,我在數位錄音的 LP 封面上未曾發現過此字樣,是我唱片太少不足為憑或新的費城之音始終沒能建立就不得而知了...。】


更多的慕提...

 

關於指揮家慕提,這兒有兩點補充 ---

 

一. 相較於其他同期指揮家,慕提的際遇實在令人欽羨...,1973 年他頂替大師克倫見勒( Klemperer, 1885-1973 )担任英國新愛樂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並在 1978 年起接任該團音樂總監,他在新愛樂( 愛樂 )的任期直到 1982 年為止,在御任前慕提於 1980 年被奧曼第欽點為費城管弦樂團的總監...,1986 年更接任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總監一職;這兒要提您 --- 1975 年起慕提成為 EMI 唱行公司的專屬藝術家,因此他在 EMI 同時擁有指揮愛樂管弦樂團(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費城管弦樂團( Philadelphia Orchestra )的錄音發行,由於二者的英文頗相近,提醒您不要看錯才好。

 

二. 慕提的才氣無庸置疑,但他的傲氣據說也是一流的...,從之前的柏林愛樂、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到最近的紐約愛樂總監出缺,慕提總是優先被想到也最早被三振的大師,這些一流樂團都樂於和他合作,但客席是一回事,迎回家當總監又是另一回事...,目前最新最新的消息是慕提剛和史卡拉歌劇院鬧翻,他的職呈好像已經...,如果沒有一方願退讓,慕提的離職恐成定局...。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談音 論樂 聽南方的音響